单选题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他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根据文意,应该是黄州,因此应该选择C。
单选题
谁自己种地?
- A.唐宋八大家
- B.苏轼
- C.苏轼的朋友
- D.农民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根据文意,应该是苏轼,因此应该选择B。
单选题
苏轼怎样计划开支?
- A.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再平均分成12份
- B.每份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份
- C.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
- D.包括以上三点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根据文意,苏轼是这样计划开支的: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再平均分成12份(A);每份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份(B);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C)。因此只能选择D,因为它包括ABC三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