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南方某玻璃企业现有一条2000年建设的日熔500t的浮法玻璃生产线,玻璃熔窑烟囱高60m。辅助工程有面积为(60×80)m2的储煤场,6套煤气发生炉(共用1根50m烟囱),以及氮气和氢气制备站,均布置在厂区西侧。煤气发生炉水封水100t/d排入厂区内的天然水塘,经自然净化后外排,排放水质监测结果为COD300mg/L、挥发酚500mg/L、氰化物10mg/L、石油类100mg/L。拟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燃料由煤制气改为液化石油气,配套建设3个60t的储气罐(临近量为50t);为改变玻璃的光学性能,提高产品节能性能,配套建设离线镀膜生产车间,即在玻璃表面涂镀一层镉、镍金属薄膜,镀膜前在镀膜车间先对玻璃基板进行清洗,清洗废水产生量150t/d,镀膜过程中溅射到玻璃基板外的膜材,用清水冲洗进入废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外排,车间镀膜废气经袋式除尘器收尘后通过45m高的烟囱外排。技改后该厂的玻璃产能没有变化,产品由原来的优质浮法玻璃改为Low-E镀膜玻璃,熔窑废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0.025mg/m3和0.022mg/m3,对应的D10%分别为5km和6km。该企业以西80m有邻近的梅花鹿养殖场,现状监测其等效声级值为51dB(A),6套煤气发生炉对其等效声级贡献值为48dB(A),其他工程部分对其等效声级贡献值为48dB(A),新建工程对其等效声级贡献值为35dB(A)。
[问题]
问答题
进行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评价因子识别;确定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大气评价范围。
【正确答案】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评价因子如下:
废气:熔窑废气中的SO2、NO2、镀膜废气;
废水:镀膜车间地面冲洗废水,含有镉、镍金属离子;
固体废物:碎玻璃;危险废物:镀膜车间废水处理站污泥;
(2)[*],D10%为0.5km,小于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计算得出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三级评价;
[*]小于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计算得出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三级评价;
玻璃生产属于高能耗项目,最后确定评价等级应调整为二级。
(3)评价范围应以熔窑烟囱为中心点,半径为2.5km的圆,或以2×2.5km为边长的矩形。
【答案解析】该题考察评价人员对这类项目的认知能力和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应用能力。
玻璃作为常见的建材产品,是硅砂等非金属原料在熔窑内高温熔融成型的。其行业特点是能耗高、废气排放量大,这是基本常识。题干中也明确地介绍到燃煤、废气、镀膜,镍、镉金属等关键词,评价人员应该正确地识别:
(1)废气:熔窑废气中的SO2。NO2、镀膜废气。
废水:镀膜车间地面冲洗废水,含有镉、镍金属离子;
固体废物:碎玻璃;
危险废物:镀膜车间废水处理站污泥。
(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当估算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小于标准值(一次值)的10%或落地浓度等于标准值(一次值)的10%位置与源的距离小于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计算[*]×100%=(0.025/0.5)×100%=5%<10%,D10%为0.5km,小于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三级评价;
[*]小于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应三级评价;
但导则中明确规定:“对于高能耗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因此,本项目的评价等级应定为二级。
(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评价范围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依此确定该项目评价范围,应以熔窑烟囱为中心点,半径为2.5km的圆,或以2km×6km为边长的矩形。
问答题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指出环评中应明确的主要“以新带老”内容;列出该项目主要污染因子“三本账”格式表。
【正确答案】以新带老内容为:关闭储煤场,拆除煤气发生炉;对排入天然水塘的煤气发生炉水封水进行达标处理。
(2)“三本账”格式表
类别 | 污染物 | 现有工程 排放量 | 拟建项目 排放量 | “以新带老” 削减量 | 技改工程完成后 总排放量 | 增减量 变化 |
废气 | 烟尘 | | | | | |
S02 | | | | | |
N02 | | | | | |
镀膜废气 | | | | | |
废水 | COD | | | | | |
挥发酚 | | | | | |
氰化物 | | | | | |
石油类 | | | | | |
镍 | | | | | |
铬 | | | | | |
固体 废物 | 碎玻璃 | | | | | |
污泥 | | | | | |
【答案解析】该题考核评价人员查找技改项目存在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分析能力。
(1)该项目技改后,燃料由煤制气改为液化石油气,必将关闭储煤场,拆除煤气发生炉;
煤气发生炉水封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厂区内的天然水塘,虽然水塘在厂区内,但排入的酚、氰废水肯定会对地下水环境、土壤造成污染,是现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应纳入“以新带老”内容,随着技改工程的实施,一并解决。
(2)技改工程实施后,该项目污染因子及其排放量发生较大变化,评价人员一要因子识别正确,二要把握技改项目工程分析重点。在统计污染物排放量的过程中,应清算新老污染源“三本账”,即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其相互关系可表示为:
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一“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问答题
确定该厂运行期生产废水处理及监控方案。
【正确答案】该厂镀膜车间生产废水含有的镉、镍为第一类污染物,其排放浓度必须在车间排放口控制,应在镀膜车间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厂污水处理站处理,并应在车间处理工序出口设置镍、镉离子监测装置。
【答案解析】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该厂镀膜车间生产废水含有第一类污染物——镉、镍,其排放浓度必须在车间排口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口控制,应在车间内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总厂污水处理站处理,并应在车间处理设施排口设置监测装置。
问答题
确定该项目的风险评价等级,简述本项目风险评价工作内容。
【正确答案】该项目建设3个60t的储气罐,装有超过临近量(50t)的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属于重大危险源,邻近梅花鹿养殖场,东南1.5km有一中学,属于环境敏感地区,评价工作级别应为一级。
(2)应对储气罐爆炸事故的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爆炸废气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储气罐爆炸事故的措施、减缓爆炸事故环境影响的措施和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答案解析】该题考核评价人员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能力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应用能力。
(1)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级”。该项目邻近梅花鹿养殖场,且东南1.5km有一中学,属于环境敏感地区;建设3个60t的储气罐,装有超过临近量(为50t)的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评价工作级别应为一级。
评价工作级别(一、二级)表
|
| 剧毒 危险性物质 | 一般毒性 危险物质 | 可燃、易燃 危险性物质 | 爆炸 危险性物质 |
重大危险源 | 一 | 二 | 一 | 二 |
非重大危险源 | 二 | 二 | 二 | 二 |
环境敏感地区 | 一 | 一 | 一 | 一 |
(2)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一级评价应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储气罐爆炸事故发生后,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事故发生、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和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问答题
工程设计时,厂区布局上应注意什么?预测技改后梅花鹿养殖场的声环境质量(需列出数学表达式)。
【正确答案】设定3个60t的储气罐环境防护距离;高噪声源尽量避开或远离西厂界。
(2)L技改后预测值=L技改前的现状监测值-L拆除工程噪声源贡献值+L新建工程贡献值
=10(lg100.1×51-lg100.1×48+lg100.1×36)=48dB(A)
【答案解析】环境评价的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工程设计。该题考核评价人员辨识工程特点和环境特点的能力,以及噪声预测方面的基础实力。
(1)3个60t的储气罐是该项目的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爆炸事故,有毒有害气体会根据区域气象条件扩散,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提出科学的环境防护距离。
梅花鹿是对噪声比较敏感的动物,其养殖场距离厂界较近(80m),从减小环境影响的角度,高噪声源尽量避开或远离西厂界。
(2)掌握声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牢记噪声级的相加、相减公式。
L后=L技改前的现状监测值-L拆除工程噪声源贡献值+L新建工程贡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