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给定资料
1.近期,一则《N市永新派出所“钓鱼执法”黑幕》的帖子在网上热转。发帖人吴某是一名身怀六甲的29岁孕妇,她称自己被当地警方“钓鱼”信用卡“套现”后,以“送去坐牢”相威胁,逼她再钓“下家”。虽然事实还在调查当中,但是严重损害了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钓鱼执法”是政德摧毁道德的必然表现。当事人在执法人员的引诱之下,从事违法活动,这种执法本身就是违法,运用不当就会致人犯罪,诱发严重社会问题。
“逼人违法”的“钓鱼执法”已经严重侵害了公民的利益,诱导人违法的执法人员本身已经违法,却还冠冕堂皇地惩罚被诱导违法的公民,这不仅是法律的缺失,也是对执法人员监管的不足。人们主观上没有进一步违法的行为,可是却在执法人员的诱导下进一步违法犯罪,这不仅是监管的缺失,也是人心的缺失,长此以往,当“钓鱼”成为执法常态,法律就不能维护社会关系和秩序的公平,而成了执法者手中为了实现谋利等不良目的的私人工具。执法者代表的是执法部门,手中的权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管,那么就会严重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
“钓鱼执法”以违法的执法去惩罚被其诱导违法的群众,这种行为是对法律的挑战,违背了社会道德的底线,必须要坚决制止。
2.“强拆”这个字眼在国人眼里,意味着野蛮、违法、暴力、不公、非人性等,无一是褒义词。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强拆”事件几乎年年都会见诸报端。
有些地方政府之所以敢于违背政令,违背依法行政,扭曲的政绩观是其中关键的动能。在一些地方官员看来,没有招商引资,地方不可能发展,而招商引资就要征地,征地就要拆迁,而拆迁工作不按期完成就是政府失信,为了不失信,“强拆”就在情理之中。H省L县政府为推动商业工程的拆迁工作。竞打出了“谁影响L县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的口号。“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不怕群众不答应,就怕领导不认可”,信奉如此信条的官员,为民做主未装心里,为民谋利的依法行政也就“念歪了经”。而“强拆”作为念歪经的“代表”,时不时粉墨登场,扮演“悲剧”角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依法行政,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而“强拆”造成的“血案”“身体伤害”“财产损失”等已非法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在一些地方官员看来,依法行政等于“以权强政”。“以权强政”凸显“官本位”做派,颠倒了“以民为本”的理念,是权力来源于人民的错位。
3.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作为政治生活的主题词,依法治国的核心其实是规范权力,而不一定是限制公权力。规范公权力,引导保障私权利,改一个词,就是一种观念之差。
依法行政的理想状态是建构和完善合法规范运营机制,既要重视治官、治权,也要重视权利保障,重视两者之间辩证关系,重视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均衡,重视私法关系对于公权力运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重视公权力对于私法的影响和制约。
滥用公权力是恶,受行政法约束的行政权力是必要的善。依法行政要求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公务员,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来履行职责,恪尽职守。这种恪尽职守,是针对任何领域、层级的政府机关及公务员而言的。只要涉及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强调依法行使,而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就要求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和不扰民。
作答要求
结合“给定资料”,以“依法行政”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联系实际,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参考例文]
举依法行政之纲 张现代政治文明之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依法行政是对政府行政行为的框范,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只有真正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政府公信力,规范行政权力,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依法行政是建设诚信政府的内在要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终身死国亡;商鞅立木为信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可见,“信”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新时期,我国正着力打造诚信政府,但一些地方“一届官员一届事”,政府朝令夕改,严肃的决策持续不足,民众对政府政策和承诺的信任度降低,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只有坚持依法行政,确保政府信守承诺,通过诚心诚意地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来累积信用资源,才能赢得民众的拥护,建成诚信政府。
依法行政是规范公权力的迫切需要。公权力作为政府用以制定政策、达成目标的工具,关系到社会生活良好秩序的建立和正常运行,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公权力滥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到个别官员权力寻租,小到一些部门“钓鱼执法”,公权力滥用的背后是监督与惩治的缺失。只有坚持依法行政,用法律来明确公权力的边界,使公务人员的行为受到法律约束,才能有效防止权力滥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依法行政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有效途径。“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国家的今天,公民权利理应得到充分保护。但反观当今社会,野蛮执法、暴力拆迁、强制征地等事件屡见不鲜,不但导致公民人身财产受损,更引发群体性事件。不仅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究其原因,与公权力相比,公民的权利处于劣势地位,随时都可能受到行政权力的侵害。只有坚持依法行政,使各种义务的设定以保护人民的法定权利为出发点,使公权力的运用以保障公民权利为宗旨,才能确保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不产生尖锐的矛盾,更好地维护公民权利。
“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权力在法治框架和法律监督下运行,要求政府不缺位、不越位、不扰民,是对政府权责统一和自我规范的要求。依法行政强调法治,强调法律的约束,任何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都应恪尽职守,不逾越权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诚信政府才能建立,公权力与私权利才能均衡,现代政治文明才能得以更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