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美国化?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向有何变化?
 
【正确答案】(1)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美国化 ①社会学理论中心的转移 经典社会学理论是由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德国和英国所主导的。20世纪初,社会学理论的中心逐渐从欧洲转到美国。这不仅仅是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的变化使然,而且也因为社会学首先在美国得以成功地制度化。社会学的发展期正逢美国的大学体系急剧膨胀的岁月,社会学得以在美国的大学体系中迅速立足,成为被公认的正规学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第一本社会学教材、第一批研究生教育、第一个专业学会和期刊,都出现在美国。 ②两个发展方向 美国学者对欧洲社会学进行了实用主义的改造,形成了两个有特色的发展方向: a.以罗伯特·帕克为领袖、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注重实地调查、都市社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研究; b.偏重社会心理和行为研究的理论研究。 ③结构功能主义 从根本上扭转美国在社会学理论上的弱势,为美国社会学理论赢得世界性声誉的,是20世纪30年代帕森斯所开创的结构功能主义。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帕森斯的理论雄踞世界社会学理论的霸主地位,学界有人将这个时期的社会学理论称为“帕森斯主义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为结构功能主义作出杰出贡献的还有罗伯特·默顿。默顿通过批评传统功能主义缺陷,建立起用以指导经验研究的功能分析范式,把功能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发展出一套介于帕森斯式的宏大理论与类似芝加哥学派那样的专门理论之间的“中层理论”。 ④不同的流派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社会环境的变化,帕森斯理论开始遭到严重的挑战。从对帕森斯理论的反叛出发,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a.社会冲突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继承和吸收了马克思、韦伯和齐美尔等经典理论家有关冲突的思想,激烈地抨击了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均衡模式,发展出一种用来考察和解释现实社会各种社会矛盾与斗争的社会冲突模式。这种理论不仅认为冲突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有助于社会的整合和稳定的。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和德国社会学家拉尔夫·达伦多夫。 b.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在对帕森斯理论的批判中崛起的另一个理论流派。它反对结构功能主义那种抹杀人的个性,只把人当做社会制度或社会结构制约下的角色的观点,而坚持从人的行为本身来理解人,从人际互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交换来发现形成社会结构的最初动因。这种交换在乔治·霍曼斯那里主要是指直接的、非制度化的交换关系,而在彼特·布劳那里则扩展为宏观的、制度化的交换网络。 c.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也称符号互动理论,是先于帕森斯理论诞生的。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人类的行动的主要根据是自身对外在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这种意义就产生于人们的互动之中。这种意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由行动者根据其特定“处境”来随时加以修正的。符号互动论认为,个人的行为是受行动者自己控制的,是有主观选择能力的,这样,这种理论就与结构功能主义将个人视为社会结构的产物的看法划清了界限。 尽管冲突理论、交换理论和互动理论从各自的角度对帕森斯的理论作了批判,但实际上,这些流派并没有彻底摆脱帕森斯所关心的秩序问题,并没有真正克服帕森斯将欧洲社会理论实证主义化的倾向,并不足以瓦解帕森斯所奠定的社会学正统共识。从某种角度说,这些理论对帕森斯理论的补充意义甚至超过了否定意义。帕森斯主义占据主流地位的时期也就成了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美国化时期。 (2)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多元化 20世纪60年代,理论界围绕对韦伯思想的解释所产生的大争论,揭开了社会学理论多元化发展的序幕。 ①三次争论 a.1961年,当时的联邦德国社会学学会在图宾根开会时,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与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阿多诺围绕“社会科学的逻辑问题”展开了第一次大争论。 b.1964年,联邦德国社会学学会在海德堡隆重集会,纪念韦伯诞辰100周年,与会者围绕韦伯的价值中立问题展开了又一次激烈的争论。应邀与会的帕森斯作了“价值中立与客观性”的报告,而批判理论的另一重要代表马尔库塞作了“工业化与资本主义”的报告,双方对韦伯的“价值中立”概念的理解发生了重大分歧。 c.1968年,联邦德国社会学学会在法兰克福开会时,达伦多夫与阿多诺之间又进行了交锋。这三次争论都直接间接地与韦伯的社会学思想有关。作为这场旷日持久的论战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促使人们回过头来重新研究韦伯的著作,并导致了韦伯思想在当时的联邦德国的复兴。 ②吉登斯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在重新解读三大经典社会理论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结构化理论。他在《社会的构成》等著作中提出,结构既是行为的中介,又是行为的结果;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征并不外在于行动,而是反复不断地卷入在行动的生产和再生产中。这样,他就用“结构的二重性”这个概念来化解社会学理论中一直存在着的社会结构与个人能动性的二元论问题。 ③布迪厄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与吉登斯不同。布迪厄在《实践理论大纲》等著作中将经典社会学理论遗产与法国特有的认识论传统结合在一起,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思路融为一体,通过场域、惯习和资本这些基本概念,体现出从关系性来探索社会生活中实践奥秘的鲜明特征。 ④福柯 福柯虽然被一些坚持狭隘的学科分界的社会学教科书所排斥,但他对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却丝毫也不亚于韦伯和涂尔干。他在《规训与惩罚》(也译为《纪律与惩罚》)和《性史》等著作中将富于洞察力的历史分析和不断涌现的理论创见几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深入探讨了权力、知识与自我的关系,探讨了权力关系得以发挥作用的场所、方式和技术,尤其是各种微观权力的运作,从而使他独特的“身体一权力一知识”三位一体的权力分析范式成为社会批评以及研究社会转变的有力工具。 ⑤新功能主义 新功能主义者强调对事件作出因果性的说明,在调查研究中注重量化程度较低的深度访问、参与观察和历史比较等方法。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