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就纯粹的公共物品而言,对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他为了消费而实际可支配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就是该公共物品的总量,这意味着公共物品在消费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性。国防是典型的公共物品。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公共物品具有以下特征:
①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指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②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对一般私人物品来说,一个人消费了这一物品,别人就无法再消费了。公共物品则不同,公共物品一旦提供出来,任何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也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
③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
(2)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及其举例
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或外部经济,是指经济当事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会对其他经济当事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产生有益或有害影响的效应。外部性应分为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正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例如,某人去注射了疫苗(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这场消费不仅对于他自己有好处,对他周围的人也有一定的好处,即接触到病毒的传染源减少,这是一种正外部性。再如,教育在给个人带来私人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正外部效应,即将相当大的一部分利益通过受教育者外溢给社会,使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和民族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使其他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