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原油管道项目
【素材】 某原油管道工程设计输送量为8.0×10
6t/a,管径720 mm,壁厚12mm,全线采用三层PE防腐和阴极保护措施。经路由优化后,其中一段长52km的管线走向为:西起A输油站,向东沿平原区布线,于20km处穿越B河,穿越B河后设C截断阀室,管线再经平原区8km、丘陵区14km、平原区10km布线后向东到达D截断阀室。各站场总占地面积为4.5hm
2。
A输油站内有输油泵、管廊、燃油加热炉、1个2000m
3的拱顶式泄放罐、紧急切断阀、污油池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
沿线环境现状:平原区主要为旱地,多种植玉米、小麦和棉花;丘陵山区主要为次生性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主要物种为黑松、刺槐、沙兰杨、枸杞、沙棘、荆条等,林下草本植物多为狗尾草、狗牙根和蒲公英等;穿越的B河为Ⅲ类水体,河槽宽100m,两堤间宽200m,自北向南流向,丰水期平均流速为0.5m/s,枯水期平均流速为0.2m/s,管道穿越河流处下游15km为一县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边界。A输油站、C截断阀室周边均为旱地,D截断阀室位于工业园区。
陆地管道段施工采用大开挖方式,管沟深度为2~3m,回填土距管顶约为1.2m,施工带宽度均按18m控制,占地为临时占地。管道施工过程包括清理施工带地表、开挖管沟、组焊、下管、清管试压和管沟回填等。
B河穿越段施工采用定向钻穿越方式,深度为3~15m,在河床底部最深处可达15m,穿越长度为480m,在西河堤的西侧和东河堤的东侧分别设入、出土点施工场地,临时占地约0.8hm
2耕地,场地内布置钻机、泥浆池和泥浆收集池、料场等。泥浆池规格为20m×20m×1.5m,泥浆主要成分为膨润土,添加少量纯碱和羟甲纤维素钠。定向钻施工过程产生钻屑、泥浆循环利用。施工结束后,泥浆池中的废弃泥浆含水率为90%。废弃泥浆及钻屑均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为保证B河穿越段管道的安全,增加了穿越段管道的壁厚,同时配备了数量充足的布栏艇、围油栏及收油机等应急设施。
工程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为:挖出土分层堆放、回填时反序分层回填,回填后采用当地植物恢复植被。
【问题】
问答题
1. 识别A输油站运营期废气源及其污染因子。
【正确答案】(1)输油泵、管廊、拱顶式泄放罐、紧急切断阀:非甲烷总烃;
(2)燃油加热炉:SO2、NO2、PM10、PM2.5;
(3)污油池:非甲烷总烃;
(4)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硫化氢、氨气、臭气浓度。
【答案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二、项目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影响的因素和途径,识别产污环节、污染因子和污染物特性,核算物耗、水耗、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源强”。
本题考点:
(1)输油设施废气污染物:非甲烷总烃;
(2)燃油加热炉废气污染物:SO2、NO2(或NOx)、PM10、PM2.5等;
(3)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废气污染因子主要为恶臭污染物:硫化物、氨气、臭气浓度。
问答题
2. 给出大开挖段施工带植被恢复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1)保存施工表土,并在将来用于植被恢复;
(2)选用当地植物物种;
(3)选用浅根系植物种;
(4)占补平衡。
【答案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本题涉及的考点:植被恢复的基本要求,同样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主要包括:
(1)保存施工表土,并在将来用于植被恢复;
(2)选用当地植物物种;
(2)占补平衡;
(4)选用浅根系植物种(适用于埋藏管道上层植被的恢复)。
问答题
3. 分别给出废弃泥浆和钻屑处理处置的建议。
【正确答案】根据题干信息,废弃泥浆和钻屑均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时建议:
(1)废弃泥浆澄清,上清液回用,底部泥浆自然蒸发干化后可就地覆土填埋、绿化。
(2)钻屑可用于现场充填,也可以并入废弃泥浆池一起干化、覆土填埋、绿化。
【答案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涉及考点:一般固体废物处置要求。石油采掘产生的废弃泥浆和钻屑有可能会是危险废物,一般需要先进行废物性质鉴定。但本案例己明确产生的废弃泥浆和钻屑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因此问题相对简单一些。不过仍需注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该项目泥浆池位于B河两侧河堤外侧,基本可判断位于最高水位线以上。因此,可就地填埋、绿化处理。
问答题
4. 为减轻管道泄漏对B河的影响,提出需考虑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
【正确答案】(1)增大穿越段管道的壁厚;
(2)可在B河两侧适当位置分别设紧急切断阀;
(3)加强日常巡查,对输油管线进行定期维护维修;
(4)同时配备数量充足的布栏艇、围油栏及收油机等应急设施;
(5)设置应急预案并加强事故应急演练。
【答案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五、环境风险评价(2)提出减缓和消除事故环境影响的措施”。
举一反三
环境影响评价中,一般有管线的地方都存在泄漏风险问题,如石油天然气管道泄漏问题、采掘行业矿浆管线泄漏问题、污水处理站污水管线泄漏问题、化工厂有害气体泄漏问题等,而且管线类风险防范措施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考生把握好这一点,答题就不容易漏项,遇到相同的题目就可以举一反三。
问答题
5. 识别该工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并说明A输油站土壤现状监测布点情况和土壤现状评价所采用的标准。
【正确答案】(1)A输油站、C截断阀室为污染影响型二级评价,D截断阀室为污染影响型三级评价。
①该工程为原油输送管线,为污染影响型,属于Ⅱ类项目。
②各站场总占地面积4.5hm2,为小型项目。
③A输油站、C截断阀室周边为旱地,为敏感区;D截断阀室位于工业园区,属于不敏感区。
因此,A输油站、C截断阀室为二级评价,D截断阀室为三级评价。
(2)A输油站为污染影响型二级评价。
因此,A输油站内需布置3个柱状样点,1个表层样点;A输油站为建设用地,现状评价采用《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筛选值;
A输油站200m范围内的耕地布置2个表层样点;A输油站周边为耕地,现状评价采用《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筛选值。
【答案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3)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4)评价环境质量现状”。
本题考点:
(1)线性工程土壤影响工作等级判定:线性工程重点针对主要站场位置参照土壤导则(HJ 964—2018) 6.2.2分段判定评价等级。
(2)土壤现状监测布点;占地范围外的监测布点应选在评价范围内;本题隐藏考察为A输油站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3)土壤现状评价标准:根据调查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选取GB 15618、GB 36600等标准中的筛选值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