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题

结构就是一种框架、体系、路径、建构,从微观到宏观进行求善求美的建构。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是微观思维有余,而宏观思维不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从宏观上建构历史结构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线索和逻辑去重新整合教材,建构新的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对历史知识的宏观把控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的宏观认知和理解。请你按照主要知识线索及逻辑关系设计出该学习主题的历史知识结构。

【正确答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共创立时期(1919—1922年) 1919年的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2—1927年)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战略转移开始,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使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战略转移完成
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
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奋斗目标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1946年6月,解放战争开始,解放军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秋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1949年4月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宣告结束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