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后面各题。
冬 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摘自《朱自清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版)
问答题 9.文中第一段中对父亲的描写,运用动作、神态和______________描写。
【正确答案】语言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0.“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读着这一描写,你能联想到自然界中怎样的相似情景?
【正确答案】相似情景的联想不止一种。例如:联想到雏鸟巴望着鸟妈妈衔来虫子喂食的情景。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1.第二段文字中“外边虽老是冬天”照应了此段中哪个语句?作者为什么觉得“家里却老是春天”?
【正确答案】照应了“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觉得“家里却老是春天”的原因是家里有妻儿的守望,有温馨的爱。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2.品读第二段文字,你认为作者为什么感觉“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正确答案】台州是个冷清空寂的小城,在这里,我们一家四人却享有暖融融的亲情;天地万物也似乎全都不存在了,我的心里只有这个温暖的家。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3.结尾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文章题目叫“冬天”,而文中却无一个描写冬天的语句,根据文章内容及主旨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作用:点明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亲情的怀念之情。(意思对即可)
①因为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冬天。
②作者心中的温暖与自然界的冬天形成反差,以冬天为背景,更能衬托出亲情的温馨。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