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广州亚运公交免费政策的夭折
2010年9月27日下午,广州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10项亚运惠民项目,俗称亚运大礼包。内容包括亚运及亚残运期间增加放假三天,30个工作日免费乘车,亚运比赛门票100万张免费派等。根据相关规定,在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期间,剔除13个双休日和3天新增假期后的30个工作日里,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不需要刷卡或投币,也不需要出示任何身份证明,即可免费搭乘公交、地铁和水巴。广州市有关部门预计,免费期间广州每天将新增300万人次的客流,高峰期可能出现“井喷”,还表示,“经过前期充分准备和精心组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公共交通运营服务保障工作。”但有市民预计:随着广佛线等地铁新线陆续投入营运,免费“逛新鲜”、游广州的人会更多,公共交通将挤爆。
11月1日是广州实行亚运会公共交通系统全民免费、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首日。当日客流量达到781万,比平日多出将近400万人次。早高峰期间,广州地铁线网共21个车站实施客流控制,其中17个车站32个站口与属地区政府启动客运联控预案,一号线、三号线分别实施最高级别的线路控制,客流高峰期直至上午11时仍未解除。途经旅游景点的公交车也拥挤不堪,上班族大叫“顶不顺”。
11月6日晚,广州市政府宣布:从11月8日(周一)起,全市取消免费乘坐地铁、公交和过江轮渡的优惠措施,改为发放交通补贴。据了解,恢复实施付费乘坐的主要原因是免费期间广州交通的负荷过大,大大超出了本身的运输能力。广州免费公交地铁五天,数据显示地铁客流量上涨100%,日均客流为773万人次。考虑到市民的出行安全,广州市政府最终决定取消免费乘坐的措施。
亚运公交地铁免费政策曾让广州市民欢呼雀跃,然而仅仅实施五天就被紧急叫停,恢复收费,有市民拍掌叫好,也有市民质疑政府“朝令夕改”,“自打嘴巴”。免费到底是对是错?为何坚持了一周却“半途而废”?广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称:公交地铁免费是“为民”,现在取消免费同样也是“为民”。环境变了,情况变了,民意变了,政策也应该跟着变化,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这才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死抱着老黄历不放,才是真正的不要面子!
请结合上述案例,运用你所学的公共政策决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无(1)公共政策决策就是政策行动主体围绕一定的价值和目标取向,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竞争、协商、合作,确定政策行动最终方案的过程。政策决策是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调节利益关系,确立主导性意志和利益,形成公共行为准则或规范的一系列政治行为的总和。政策决策是联结政策规划与政策执行、评估的纽带。
(2)通过此案例,可以看出:
①广州市政府对公交免费政策问题的分析与界定存在不足
在现实生活当中各类公共政策问题都是异常复杂的,并且由于人们的认识程度和方式不同,公共政策问题被人们感知的程度也会截然不同。如果政府要解决问题,那么首先就要正确的认识和建构各种复杂的问题。因此正确的发现、分析与界定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固政策的认定是公共政策的首要环节,并且对整个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起了全局性作用。而根据仅仅施行了5天就夭折的广州公交地铁免费政策在政策的分析于界定中必然存在比较严重的认识漏洞。
a.免费政策缺乏科学的分析
广州市政府的官员们很显然并没有对广州公交地铁的运营能力进行科学的分析。没有能够掌握好广州民众对于惠民政策的热烈响应程度以及广州交通运输能力所能承受的最大客流量。广州市政府忽视了广州市民在对这种执行力为零的政策之下,所表现出的蜂拥而至的狂潮。而搜寻各方面资料数据也无法得知广州市政府制定此项政策的客观依据,以及此项政策出台索要达到的科学指标。这样的公共决策的出台以及以失败而告终,自然导致民众对政府公信力的打击,对政策决策能力的质疑。
b.对于公共政策缺乏全面的分析考虑
公共政策的制定往往要受到目标群体对象的制约,而此项免费政策的目标群体对象便是庞大的广州市民。政府作为政策制定的主体虽然是以惠民为出发点,但是却没有全面的考虑这项惠民政策所带来的人流爆挤给原本接近饱和的公交运营带来冲击。而没有完成政府协调各种利益要求,实现利益平衡的政策任务。导致闲着无事的民众阻碍上班族正常出行,并且在兼顾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要求,以及公平公正上,显然是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比如外来人员、还有单双号限行带来的自驾白领群体汇入公交地铁行列时又遭遇痛苦不堪的拥挤。
②公交免费政策的规划与决策缺乏科学性
公共政策的规划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具有针对性,技术性和政治性科学性的特点。而这样的规划就必须坐到邀请各方代表来参加听证会,征集各方利益代表,层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否则闭门造车的政策注定是要失败的。广州公交地铁免费政策很明显是广州市政府的一意孤行,在政策出台之前没有任何的听证会,也没有征求民众的意见,没有考虑到社会各阶层个利益团体的需求,以至此项决策的规划出现了太多不合理。比如:官方预计施行公交地铁免费政策后,公交地铁的日客流量大概会增加300万人,这样的一个数字是如何得来的?是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得出,还是仅仅是官方的一个猜想?因为实际实行免费政策后客流量增加了800多万。
③免费公交地铁政策出现执行失效
政策执行失效的原因很多,在具体分析可以从政策执行主题、政策本身、政策执行监督三方着手。而免费公交政策执行失效则是在于政策本身的不合理,以及目标群体的不合理出行举动导致的政策失败。负责进行公共决策的政府机构不能像普通民众一样思考,而是必须考虑到每个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因此而形成的影响,以判断此项决策是否能达到初衷。广州市的免费公交政策本是想安抚民众、进行舆论赎买,毕竟亚运会期间会给市民带来许多不便,以此来提高民众参与活动的热情。但结果却是超高的人流量破坏了公交秩序,耽误了市民正常出行,他们反而怨声载道,效果适得其反。而理性经济学则教会人们在面对每个问题的时候要先进行得与失的权衡取舍。一个消费者在面对此项决策时所进行的思考显然于政府官员是完全不同的。他或她看到的是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免费获取一项对自己有利的服务,正常思维的人都会做出接收他的决策。
因此公共权利部门在行使公共权利出台公共政策解决公共问题时应该遵循好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分析,构建,决策以及执行的各种过程的科学合理进行,而不是一味的凭自己喜好决策,否则必将导致政府决策的失败以及政策公信力的动摇。应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制度以及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