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试从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具体规定中,分析如何具体实践才能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并说明它们在实务中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①总则
我国社会工作者继承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也吸收世界各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文明成果,高举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旗帜,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为己任。我国社会工作者通过本职工作,提倡社会互助,调节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②职业道德
a.热爱社会工作,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满足社会成员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合理要求而努力工作,并不因其出身、种族、性别、年龄、信仰、社会经济地位或对社会贡献不同而有所区别。
c.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为保障包括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在内的人权而努力。注意维护工作对象的隐私权和其他应予保密的权利。
d.同工作对象保持密切联系,主动了解他们的需要,切实为之排忧解难。
e.树立正确的服务目标,以关怀的态度,为工作对象困难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以及其福利要求提供有效的服务。
f.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
③专业修养
a.树立正确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为专业献身的精神。
b.努力学习和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服务质量。
c.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进修,努力实现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
d.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技能,帮助社会成员改进和完善社会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以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
e.从广大群众的集体力量和创造精神中吸取专业营养,促进专业的发展与创新。
④工作规范
a.重视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社会成员的困难和疾苦,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通过不断的调查研究,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
b.对待工作对象,应平易近人,热情谦和,注意沟通,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努力满足他们各种正当的要求,并帮助他们在心理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平衡。
c.对待同行,应互相尊重,平等竞争,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业务上,诚意合作,遇到问题时,互相探讨,坦率交换意见,或善意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促进专业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的提高。
d.向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有关方面反映社会成员需要社会工作解决的问题,以及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e.向社会成员宣传贯彻国家有关社会工作的政策、方针和法规,鼓励和组织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f.对待组织和领导,应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主动献计献策,提供咨询意见,并自觉服从决定,遵守纪律,维护集体荣誉。努力使领导和单位的计划实施获得最佳效果,圆满地完成社会工作的各项任务。
(2)保障服务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的道义追求也就是它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决定了社会工作的具体操作。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是使支持者、指导者、行政者、联系人、倡导者、教育者、治疗者等能够全面地服务于案主。我们真正要提倡旨在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严格遵守社会工作的助人原则,对服务对象做到先无害,再受益。
要做到这一点,不应该仅仅靠禁止多重关系来实现,而是靠我们把社会工作的基本专业知识更加广泛地传播给大众,增加服务对象对于社会工作的评判水平。总之,靠我们自己建构起对自己的社会监督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助人这个专业工作的同时,也随时随地传播我们的专业知识,而且首先应该使我们的服务对象理解。这就不仅不应该禁止多重关系,反而应该鼓励之,因为这有助于服务对象不仅了解我们个人,而且了解社会工作这个专业。
(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重要性
①社会工作者自我约束和自我鼓励的道德规范;
②对服务对象的准则,也是服务对象要求社会工作者协助的依据;
③是服务对象之间共信的保护和保障的标准,也是与企业专业者共信互信的媒介;
④社会公众评价的标准;
⑤专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业人员团结合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