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因材施教的概念是朱熹在总结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相关思想时提出的,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就学生群体而言存在着个体差异,就学生个体而言,存在着自身差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正确答案】[范文]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两片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必须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差异正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但不管学生差异有多大,教师需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存在。有了这样的观念,才能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一个真正出色的教师,能带出各种类型的学生,并能使他们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力求让每个学生鲜明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那么,怎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这点呢? 首先,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并对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做科学分析。教育思想家乌中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要在一切的关系上培养一个人,它就该首先了解人的一切关系。”可见了解学生之重要,它是“因材施教”的基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应坚持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科学地分析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把因材施教真正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在教学中,既要从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出发,又要考虑到个别需要。无论什么样的学生,肯定有其特殊的一面,要对症下药,我们要充满热情地对待学生,对后进生更应关怀备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最后,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其得到充分发展。无论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是人为划分的,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长处,教师要长所有学生的善,扬所有学生的优。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