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地处某省西北部,路线走向由南向北,路线全长197.61km。本项目占用各类土地1512.85hm2,拆迁各类建筑物14.3万m2。全线共设置特大桥11座,全长22km,大桥141座,全长39km;中桥89座,全长7.9km;小桥124座,全长3.6km,涵洞576道。全线设置隧道15座,全长14km。全线设置互通式立交16处。拟设管理中心2处、高管段3处,管理所12处、收费站17处、服务区4处。全线总投资164.7亿元,建设期为4年。
本项目穿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一处,占用部分农用土地,同时涉及部分居民拆迁问题。
[问题]
1.简述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的内容。
2.简述施工期有哪些环境保护措施。
3.简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提纲。
4.项目的主要环境风险有哪些?如何评价?
【正确答案】1.(1)设计期:①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如通过自然保护区;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水利设施受到破坏;③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如拆迁和施工噪声;④对周围景观的影响,如桥梁和服务设施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2)施工期:①影响公路交通和沿线居民正常生产生活;②施工场地、混凝土拌和站、各种构件预制场及运输散体建材或废渣,影响水环境;③灰土搅拌站以及材料运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沥青烟、噪声影响周边环境;④影响水利灌溉,影响农业生产;⑤水土流失,破坏自然地貌、当地植被、动物栖息地,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造成一定影响。
(3)运营期:①交通噪声影响居民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环境;②汽车尾气中所含的多种污染物,污染公路沿线环境空气;③公路沿线服务设施排放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会污染水质,从而危害水生生物和公众健康;④因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有毒、有害危险品泄漏,危害生态环境质量;⑤造成水土流失,破坏附近生态环境。
2.(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①取土场、弃土场合理选址;②做好取土场、弃土场等临时工程的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③做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如恢复植被覆盖率,对珍稀物种进行移植等。
(2)水环境保护措施:①施工期桥梁基础施工钻渣等固体废物不得排入水体,经沉淀、晾晒后运至弃土场堆放;②桥梁、隧道等不同施工环节产生的施工废水处理后排放;③安装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回用或排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交垃圾处理厂填埋。
(3)声环境保护措施:①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作业时间或采取降噪措施,避免施工噪声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②采取铺筑低噪声路面、设置声屏障等降噪措施,减小交通噪声。
(4)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在施工便道、施工场地、散装材料堆放场所等处采取洒水、覆盖等降尘措施减轻扬尘污染。
3.①社会环境影响评述;②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影响评价;③水、空气、声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④水土流失预测。
4.(1)项目的主要环境风险如下:①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不到位,导致施工场地周围生态环境、水环境严重恶化;②运营期,危险品车辆可能因交通事故、储罐老化破裂等情况发生泄漏,严重影响周围环境;③隧道施工期爆破产生环境风险。
(2)环境风险评价是依据技术导则规定的评价原则,进行风险计算,风险可接受分析采用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风险值R与同行业可接收风险水平RL比较:①如果R≤RL,则认为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②如果R>RL则需要对该项目采取降低事故风险的措施,以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否则项目就不能被接受。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