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课题名称】《清流》 
【教学对象】选修 “创作”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用支声复调改写二声部歌曲《清流》 
【主要目标】 
学习支声复调,能够模仿范例改写一个乐句。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老师播放合唱曲《清流》,学生欣赏。 
2.视唱歌曲旋律 
(1)学生随琴视唱歌曲低声部旋律,老师注意纠错。 
(2)学生随琴学习歌曲高声部旋律后,分组用 “lu”进行两声部合唱。 
3.歌曲分析 
师问:低声部旋律的线条有什么特点?在音程和节奏上与高声部有什么关系? 
生答:旋律的线条起伏比较平缓。很多音程关系都是三度和四度,有的音一样,前四句的节奏也完全一样 …… 

4.老师写作示范 
(1)老师讲解支声复调的写作手法; 
(2)老师先示范改写结束句的低声部旋律,然后让学生视唱,再用“lu”与高声部合唱。 

5.学生尝试写作 
(1)学生运用支声复调的手法,改写低声部旋律。 
(2)选出刘红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正确答案】

这个课例在教学设计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上从视唱、模唱、欣赏、创编等设计活动丰富多样。 
(2)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符合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3)在上述课例中,教师通过讲解知识点,并让学生们独立进行旋律的创作,突出了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符合新课标理念中的 “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4)在课例的最后,教师点评了同学们的创编作品,并突出表扬一位同学的创编内容,肯定了全体,同时又针对某一同学的表现进行了肯定,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中的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5)从教案展示出来的部分来看,教师设计的问题太难,要求太高。 “视唱”“三度、四度关系”“节奏相同”“复调手法创作”这些内容很专业,教师预设普通高中生能回答出这些问题,是“备学生”的失误。 
该课例的一系列活动体现了 “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加强学生的主动意识,时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不断丰富教学环节和内容,同时将自评、互评以及他评充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安排教学。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