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是当今世界新闻传播业界和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2015年10月7日,美国《纽约时报》发布一份题为《我们的前进道路》(Our path forward)的简报,提及了报社的新宗旨,以及报纸如何在全新的数字新闻时代进行调整并得以繁荣发展。
请以《试论融合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为题,撰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要求:
1.将论文恰当地分为几个小节来展开论述。
2.不需要撰写“摘要”和“关键词”,亦不需要提供“参考文献”。
【正确答案】[范文] 试论融合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狭义的媒介融合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而广义的“媒介融合”则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随着媒体融合的日益发展,媒介环境形成了当下的“自媒体”景观。由此,新闻生产、发布和传播的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公民开始介入新闻的生产过程,开启了公民框架与媒介框架联手制作新闻、共同建构现实世界的新时代。因此,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生产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是公民框架的介入。 一、大众主动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中 在媒介融合时代,每个大众都可能成为新闻生产者。媒介融合使得传播渠道多样化,且具有交互性,如微信、微博、QQ等,给公民提供了信息传播的平台。大众开始主动介入到生产新闻的流程之中,而且由于他们不受媒介机构组织原则和政治因索等的约束,其话语空间相比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者而言,就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从而使信息传播内容更趋多元化和个性化。 传统媒体尤其是官方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往往偏重于事件动态消息更新、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应对与现场救援的报道。而现在,随着大众口味的转移,大众更多地关注于对职能部门救援工作的质疑、事故的问责、遇难者赔偿和幸存者的现状等。 传统媒体虽然仍是新闻话语权的主导者,但媒介融合时代大众掌握话语权之后,却有可能建构一个更真实的“拟态环境”:他们虽然没有受过专业写作方面的训练,但是他们却可以第一时间发布消息;他们产的新闻虽然谈不上专业,但是却比较原生态,真实、可感。大众和传统媒体共同生产新闻,使我们获得的消息更多元、更全面,传统媒体话语权相对被削弱。 二、新闻的二度生产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对大众而言,处于比较强势的、主导性的位置。大众对传媒的影响主要是通读者来信、来电、来访等方式进行的。而这种信息反馈除了时效性上较慢,更主要的是对传媒融的影响力度较弱。换言之,传统媒体会依然“我行我素”,不会太多顾虑大众的感受和情绪。 在新闻的二度生产过程中,公民对新闻叙事框架的影响明显加大。公民可以公开发布信息、发表意见,他们的信息流和意见流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媒体记者对事件的感知和判断,进而影响其新闻叙事框架。 媒介融合时代,大众媒体生产的内容传递给受众后,可能会经过大众的二次新闻生产,同时大众生产的信息也会经过大众媒体的再次加工进行再传播。 三、新闻从“地方空间”上升到“流动空间” “地方空间”和“流动空间”,是美国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提出的两个概念。媒介融合时代,不同媒体之间进行交融与互动,这样一条新闻经过大众的不断传播与分享,一个事件及其新闻报道就从“地方空间”上升到“流动空间”。 突发事件如在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中,新闻生产完全由传统媒体控制,大众很难参与其中,那么其事件的影响力可能仅局限于地方空间。而在媒介融合时代,大众广泛参与新闻生产和传播,使该事件上升到“流动空间”之中,在全国掀起一片與论高潮,扩大了该事件的影响力。此外,新闻从“地方空间”进入“流动空间”的最大价值是打破了新闻封锁。 四、媒体人员的外线新闻生产 大众媒体和大众的交集是媒体从业者,即媒体人员作为媒介机构的成员参与到大众媒体的新闻生产中,同时也作为社会大众的一份子,在传统媒体平台之外进行着独立的新闻生产。在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中,媒体从业者只能是作为媒介机构成员进行新闻生产,他们所生产的新闻都是制度化、组织化的,必须受到媒介机构组织原则、纪律和规范的制约,按照媒介框架去建构新闻及其意义,除此之外他们也同普通大众一样缺少其他途径去生产媒介组织制度规范外的新闻。而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给大众带来了表达平台,也就意味着媒体从业者有了新的表达途径。当媒体人员因组织纪律、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的新闻不能在传统媒体上刊出的时候,他便可以寻求其他渠道去生产新闻,表达观点。 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众多媒体记者通过微博即时发布消息和评论就是证明。众多媒体人在事件中充当舆论领袖角色,成为亿万网民的精神旗帜,网民竞相追捧,有些意见领袖的微博甚至超过上万的评论。由于这些人都是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因此相对于其他网络用户,他们生产的新闻更具权威性和可信性,影响力较大,转发的人较多。媒体人员通过外线新闻生产,把那些不能在传统媒体上发布但又是大众亟需知晓的信息,在其他平台上发布,既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时效性,同时也满足了大众的知情权。 五、新闻发布多平台、新闻表述多形态 在媒体融合时代,不仅有“报网融合”的趋势,电视和广播都在融合新媒体以扩展发展渠道。在这种形势下,新闻发布也就有了更多的平台,给媒体带来了更大的竞争优势。一些突发事故发生后,“受新闻发布流程的限制,部分传统媒体虽然不能马上通过媒体发布相关信息,但它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官方网站迅速更新事件信息”。当今时代,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日益成为传统媒体争取时间、抢占先机、占领舆论制高点的一种重要手段,这是因为新闻发布的多平台使媒体发布新闻的时效性提高,同时也聚合了更多受众。 媒体融合时代,媒体业务也趋向融合。在业务形态上,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为多媒体形态。在新闻生产上可以多种组合,文字加图片,文字加音频,文字加视频,文字加图片加视频,或几者兼而有之,多媒体新闻表述使新闻生产更具个性化。这种新闻生产满足了受众的多元化需求。 在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的时代,公民框架和媒介框架的框限有交集,但更多时候公民框架所关注的是媒介框架优先权范围之外的新闻。因此在公民框架的框限内报道的新闻是对媒介框架建构的事实的极大补充,让我们的信息环境变得更加多元而完整。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