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论述如何利用需要层次理论开展品德问题生(品德有问题的学生)的教育工作。
【正确答案】品德问题生指的是思想、道德行为不符合规范.在学校经常违反校纪、校规,在社会上不能很好地遵守公共秩序影响他人利益的学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品德问题生的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品德问题生(品德有问题的学生)的心理特点。 (1)困窘的学生,即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学生。只有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之后,学校教育才可能有效。 (2)胆怯的学生,即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不能及时地帮助他们解除威胁。他们可能由于胆怯而妥协,顺从别人的意志,做出违心的事情。对于这种学生我们要从日常生活小事教育起。让他们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懂得控制、延迟、放弃自己的要求.能够忍受挫折.如此他们才可能获得健康发展。 (3)孤独的学生,即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学生。爱的需要包括给别人的爱和接受别人的爱。只有在充满感情、理解和平等的氛围中进行人与人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才能获得满足。 (4)失望的学生,即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学生。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牢固的地位,希望别人的高度评价.希望自尊自重和为他人所尊重”。学生自然也不例外,而且实践证明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尊重。教师、家长对此类学生不能有偏见,不能歧视,不能讽刺挖苦,而是要特殊问题特殊’解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寻找他们的积极因素、闪光点并及时表扬肯定.这对于品德问题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可能就是他们转变的契机。 (5)玩世不恭的学生,郎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指使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说成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它是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的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学生一般是成绩好,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在学生中有号召力的学生。教师应该努力培养这样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把那些玩世不恭的学生转变过来,引导他们为班级、为学校、为社会服务。在品德行为、学习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了解中学品德问题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教育学生时有的放矢,懂得需要层次理论在品德问题生转化中的价值,懂得按人的需要的满足和实现人的价值的规律来培养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