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学界对于社会保障互相冲突的观点如下:
①凯恩斯的观点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凯恩斯的主要著作,也是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作和“凯恩斯革命”的标志。他认为资本主义已经丧失了自动调节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均衡的市场机制,因而需要国家调节和干预资本主义经济,否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便不可避免地要灭亡。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和增加公共支出等政策主张,为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通过这种制度来调节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扫清了理论障碍,从而事实上推进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②肯尼思·阿罗的观点
1972年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即以社会选择理论等著称于世,在其代表性著作《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中,阿罗从分析民主制度下寻找进行社会选择的社会福利函数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个人偏好和社会选择的本质——二个公理及社会福利函数应满足的五个条件,同时用反证法证明了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或“独裁定理”。
③哈耶克的观点
哈耶克在《通向奴役的道路》一书中,集中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倾向和经济思想,他认为私人企业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是维护个人自由和提高经济效率的根本保证,而集权主义和社会主义是违背“人的本性”的一种制度,实行计划经济则是一条“通向奴役的道路”。
④弗里德曼的观点
弗里德曼是“效率”绝对优先论者,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认为竞争的资本主义是一个经济自由的制度,政府的职责范围必须加以限制,政府的权力必须分散,应主要通过市场和价格机制来组织经济生活;在社会保障方面,主张政府的职责只是补充私人慈善事业和私人家庭对不能负责的人的照顾,认为政府通过累进的所得税和遗产税办法干预收入分配过程是违背自由社会的道德准则的,进而指出政府的广泛的福利计划和减贫计划不仅未达到预期目标,而且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允许私人企业和私人机构参与这些领域的竞争,允许个人自由选择。他主张实行负所得税制,并逐步取消社会保险。
⑤福利经济学家的观点
庇古、帕累托、阿马蒂亚·森等福利经济学家一直主张增进国民福利。
(2)对以上争论存在的看法
①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分歧是长久的,也将是永恒的
即使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方面,经济学界亦有主张对社会保障采取公营或私营化的争论,还有对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持完全相反意见的争议。因此,经济学早已成为争论社会保障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领域,一些经济学家亦早已成为研究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专家。然而,社会保障的目标并不等于经济目标,因此,经济学可以充当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石,但经济学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同样地不能等同于社会保障理论问题的专门研究。就像弗里德曼可以提出取消社会保险制度而几乎所有的国家均不可能做到一样,绝对的“公平”与绝对的“效率”均是注定要灭亡的。
②经济学领域与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态度的差异,正是发展社会保障理论学说的有益营养来源,也是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经济学与经济学家否定社会保障的学说与肯定社会保障的学说对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实践的健康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