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文学接受的基本环节。

【正确答案】

文学接受包含如下四个基本环节:
(1)文字解读
①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是由语言构成的文本,因此文学接受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对语言文字的解读。文学阅读首先遇到的是构成作品的语言文字,它包括语词、句子、篇章等不同的等级。文学接受从对语词的理解开始,然后扩展到句子、篇章。文字解读是为了理解文字的意义,即文本的字面意义。
②文字解读还必须把握文学语言的特殊性。文学语言是由日常语言构成的,日常语言往往被加工、变形,包括对各种修辞手法以及各种形式的语言的有意的误用,以打破其抽象性和语法规则的逻辑性,顺利创造文学形象。这样,文字解读就必须克服这些障碍,理解各种修辞手法,避免造成错误的理解。
③文字解读还包括对语言文字的形式的感受。语言文字的“能指”特征包括由语音变化形成的语句的长短、抑扬顿挫和文章的节奏、韵律,这些都能引起某种情感体验。读者把这些语言形式感受都予以保留,使其在后面的审美体验阶段转化为审美意象的构成因素。
(2)现实经验的再生成
①读者的文字解读的结果,仅仅是理解作品语言的字面意义,还没有把握它所描绘的生活经验即感性的文学意象,因此文学接受就转入对文本的现实层面的解读。现实层面是文学文本的表层结构,它与现实经验相对应,在文学接受中形成感性意象。文学作品的语言描写克服了语言文字的抽象性以及语法的逻辑性,使语言呈现出涵义层面,可以容纳读者的现实生活经验,为感性意象的创造留下了空间。
②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现实体验产生新的感性意象,它既依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又是新的生活经验;既是作品展开的新生活,又是读者新的生活经验,是二者的统一。在现实层面上的文学接受对叙事文学而言,就是一个生活意象,它展开了一幅社会生活的画面,是对生活的一种感性认识,同时也带有一种情感态度;对抒情文学而言,就是一个情感意象,它展开了一个情感世界的天地,同时也寓有对生活的一种理解。
③在文学接受的现实层面上,读者不是被动地跟随文学描写,而是主动地参与文学内容的展开。读者以自己以往形成的期待视野介入文学阅读,对文学作品的情节发展、人物遭遇、立场态度等有所期待、猜测,并随着作品的展开而产生满足、超越、失望或反驳等心态。
(3)审美体验
①文学接受是从现实体验到审美体验的升华,文学形象是从感性意象到审美意象的创造。文学接受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主动的创造。读者对作品呈现的感性意象并不满足,他还有一种审美期待。审美期待是审美理想的创造冲动。在审美理想的作用下,经过审美想象的改造,感性意象就转化为审美意象。
②文学的审美体验还包括对文学的语言形式的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等也形成一种感性意象,它与文学描写所形成的感性意象一道转化为审美意象。在诗歌、抒情散文等文学形式中,语言形式的审美体验是不可忽视的,它是审美意象的重要构成要素。
③文学接受的审美体验带来了审美的享受,这是一种身心和谐的愉悦感。是巨大的精神享受。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无论是叙事文学还是抒情文学,都产生审美愉悦,这就是所谓美感。美感是自由的体验,是精神解放的感觉。审美体验同时也是一种审美判断,美感就是审美判断的产物。
(4)文学释义
①对文学文本的现实层面进行阐释,也就是反思现实体验。这种现实体验还不是一种自觉意识,要自觉地把握文学的现实意义,就必须对现实体验进行反思,使其由非自觉意识(形象思维)变成自觉意识(逻辑思维)。反思要用概念,使感性意象变成理性概念。这样,现实体验就被抽象为现实意义。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就是它所表达的主题与思想倾向,这种主题与思想倾向必然具有社会性,与一定的意识形态相关。
②文学释义不仅在现实层面上进行,也在审美层面上进行。审美体验的反思要运用审美范畴,使审美意象变成审美范畴。审美范畴包括优美、丑陋、崇高、荒诞、喜剧、悲剧等,它们是对审美意象的概括,是审美意义的具体表达。通过审美反思产生审美范畴,它的具体展开,也就是文学作品的审美意义。审美意义就是生存意义,文学的审美阐释就是对人生意义的理性把握。
③文学释义同时也伴随着文学评价。读者欣赏文学作品,不仅要知道作品的意义,也想知道它的成败得失,对它进行评价。文学评价就是对文学作品的意义的自觉评价,包括现实评价和审美评价。文学作品的现实评价是对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进行的评价,也就是对它是否合乎读者的社会观念进行判断。即文学评价的现实标准就是读者的社会观念,其核心是意识形态,包括政治、道德、法律、宗教等观念。
④文学作品的审美评价是对审美意义进行评价。审美体验产生了审美判断,审美判断是前反思的判断,如果对审美判断即审美体验进行反思,就在得出文学作品的审美意义的同时,也就对它进行了评价。审美评价是以读者的审美观念对审美意义进行评价,包括对作品的审美倾向以及艺术形式进行评价。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