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举例说明文学的现实效用以及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制约。
(1)文学的现实效用
文学有现实层面,发挥现实效用。所谓现实效用,是文学因其现实性而发挥的认识功能、教化功能和干预现实的功能。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都有现实效用,但严肃文学的现实属性突出,故其现实效用也突出。
①文学的社会认识功能
在文学的现实层面,具有社会认识功能。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特殊认识,也就是用形象思维再现现实、认识现实,是人类把握现实的一种形式。因此,文学具有社会认识功能。
首先,文学具有知识性,发挥着传播知识的作用。文学描写各个时期、各个民族、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形象的百科全书,是人民获取和增长知识的一种途径。比如,孔子在论述《诗经》的作用之时,除了讲“兴、观、群、怨”以外,还谈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就是文学能够增长知识的作用。
其次,文学的认识作用不限于对感性的生活经验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现实本质的认识。文学描写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它通对对人的命运的展示,来认识社会人生。如孔子说诗的作用有“兴、观、群、怨”,其中“观”就是了解社会的认识作用。
最后,文学不仅帮助人们认识社会,还帮助人们认识自我。文学表现的对象是人,对社会的认识是通过对人的了解而达到的。文学全面展示文学形象的社会活动和心理活动,而且通过艺术同情,使文学现象成为自我的化身,并把对象认识变成自我认识,把外在认知变为内在体验,从而充分地理解文学形象,也充分地理解自己。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斯的《卡拉玛佐夫兄弟》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罪恶成分,鲁迅的《阿Q正传》深刻地揭示了国民性的卑劣成分,也使我们深刻地反省自己的灵魂,我们会觉得自己心中也有罪恶,也有“精神胜利法”,从而有了警惕,并通过自我批判获得救治。
②文学的教化功能
文学不仅是一种社会认识形式,还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因此也具有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所谓教化功能,就是以道德、政治、法律等观念来教育人,培养人的世界观,使人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角色。比如,中国古代理论家主张“文以载道”,相信文学可以“美教化,厚人伦”;古希腊理论家认为文学可以净化人心。而文学确实发挥了强大的教化作用。比如中国老百姓的道德观念,很少来自正规教育,很多来自文学作品,像岳飞、杨家将、包公以及秦桧、陈世美、潘金莲等文学形象家喻户晓,使人们接受了爱国、清廉、忠贞等伦理教育。在革命战争时期,文学更成为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战胜敌人的有力武器。许多青年就是在读了革命文学作品后走上革命道路的。在当代社会,文学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
③文学干预现实的功能
首先,文学的认识作用和教化作用是对人而言的,这些作用又必须通过人而及于社会,发挥干预现实的作用。作家写作,往往是受到社会生活的触动,有感而发,他通过作品来表示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并企图影响群众,发挥干预现实的社会作用。特别是一些严肃文学的作家,干预现实的动机更为明确。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白居易、元稹等自觉地以诗歌来针砭时弊,杜甫的“三吏”“三别”强烈地控诉了统治者对人民的压榨;元、白的讽喻诗更把诗歌功能定位于劝谏君主实行仁政的目的上。
其次,文学干预现实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为文学比一般的宣传更容易深入人心、更容易普及。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就起到了巨大的宣传动员作用,以至林肯称她为“发动了南北战争的小夫人”。但是,文学毕竟不是新闻报道,不是一般的意识形态宣传,它对现实的干预是比较间接的,必须通过人的心灵这个中介。
(2)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制约
①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看,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影响主要是社会政治、思想观念对作家创作的渗透和某种文学体制对文学发展的规约。作家生活于一定的时代,各种哲学、美学、道德、政治、宗教的观念必然与作家产生这样那样的联系,作家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各种观念会直接间接地在作品中表露出来。因此,社会政治、道德对文学的渗透与制约可以说是意识形态影响文学的表现。比如,列宁之所以称托尔斯泰为1905年“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是因为他从托氏的作品中看到了宗法制俄国社会的特点与宗法农民的思想体系。又如,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样是十分巨大的。如杜甫的作品便有浓厚的忠君思想,淸代小说《儿女英雄传》所渲染的名教纲常、荣华富贵等思想,无不表露了封建的意识形态观念。
②作家作为社会的人,必然进入到现实的意识形态符号秩序中去,文学生产通过语言与意识形态发生关系,即文学是通过特定语言与意识形态连结在一起的,但文学本身又通过语言而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意识形态,因而文学自身又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文学不仅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制约,它自身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可以反过来作用于意识形态。这是因为,意识形态对作家来说可能既是某种角色限制,但他在运用这种意识形态的同时也是在构想和操演新的意识形态。文学就是这样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形式,既受意识形态制约,本身又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作用于现存的意识形态,这就是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的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