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价格歧视的定义与类型, 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价格歧视。
(1) 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的行为, 这种做法往往会增加垄断厂商的利润。 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 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 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这样,厂商才有可能对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②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这样就排除了中间商由低价处买进商品, 转手又在高价处出售商品而从中获利的情况。
(2)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 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
①一级价格歧视, 也称完全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量, 并且这些价格是因人而异的。 在第一级价格歧视的策略下, 生产者的目标是要在消费者愿意购买产品的条件下, 最大化自己的利润(生产者剩余) , 从图9来看, 这就意味着生产者的目标是要最大化介于需求曲线之下和边际成本曲线之上部分的面积, 从而最优产量水平是边际成本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对应的产量。 在一级价格歧视的条件下,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实现了最大化, 从而这一产量水平是帕累托有效的。 但此时消费者剩余为零, 生产者得到全部剩余。
一级价格歧视是一个理想化了的概念, 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一级价格歧视的例子, 一个只有一个医生且交通闭塞的小山村接近于一级价格歧视。
图9 一级价格歧视
②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量, 但是购买相同数量产品的每个人都支付相同的价格。 因此, 不是不同的人之间, 而是不同的产量之间存在价格歧视。 这方面最常见的例子是批量购买可以打折扣。
③三级价格歧视发生在垄断厂商对不同的人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产品, 但卖给特定群体的每单位产量却都按相同的价格出售。 这是最常见的价格歧视形式, 这样的例子有对老年公民的折让优惠, 对学生的折扣优惠, 等等。
假设垄断者在两个独立的市场上出售自己的产品, 并假定两个市场的需求分别是p1 (y 1 ) 和p2 (y2 ) , 其成本函数为c(y1 +y 2 ) , 这样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可以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