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9岁,自考本科毕业生。因与父母有矛盾,前来求助。
以下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谈话:
求助者:我最近一个月特烦。
心理咨询师:你能对我详细讲讲烦恼的原因吗?
求助者:老爸老妈结起伙来整天追着我说个没完,本来我就心烦,现在就更烦了。
心理咨询师:你的父母向你说些什么呢?
求助者:嫌我不出去找工作,晚上上网,白天睡觉。
心理咨询师:噢,他们嫌你不出去找工作,嫌你晚上上网白天睡觉,由于整天说个没完,搞得你心里很烦,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呀。你说,就这样谁能不烦?
心理咨询师:你因何不出去找工作呢?
求助者:我找过,但是都不合适,我看好的单位都不要我。我原先是学计算机的,总不能让我去扫大街、看大门吧?
心理咨询师:你最近一次找工作是在什么时间?
求助者:大约两年前。
心理咨询师:看来你并不着急找工作啊。
求助者:谁说我不着急?我着急我自己知道。
心理咨询师:你说自己着急,可是为什么两年以来一直没有行动?两年时间了,你一直在家里待着,靠爸爸妈妈养活,爸爸妈妈说你几句你还烦,你太有问题了!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啃老族”?
求助者:(沉默)……
多选题
该求助者面临的主要压力事件包括( )。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根据案例中求助者和咨询师的对话了解到,首先,求助者因就业事件引发心理问题。其次,通过“老爸老妈结起伙来整天追着我说个没完,本来我就心烦,现在就更烦了”反映出父母对他的反复询问也造成了求助者的心理压力。
单选题
该求助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可能是(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根据郭念锋的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相一致,内心世界协调,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可排除精神病。求助者病程长达一个月,心情烦躁且不能协调,心理压力由就业事件引起,初始刺激不强烈,内心未得到泛化,仍局限在初始就业问题,社会功能相应受损,因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多选题
“你能对我详细讲讲烦恼的原因吗?”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提问方式与技术包括( )。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开放式询问常用的是“什么”、“如何”、“为什么”。具体化技术是指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讲明模糊不清的思想观点、澄清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开放式提问和具体化技术都属于参与性技术。
多选题
“噢,他们嫌你不出去找工作,嫌你晚上上网,白天睡觉,由于整天说个没完,搞得你心里很烦,是这样吗?”心理咨询师使用的包括( )。
【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情感反应技术将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反馈给求助者,可以与内容反应同时进行。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叙述总结出他烦躁的情绪特点再反馈给他,是情感反应技术。咨询师从求助者的参考框架来说明求助者表达的实质性内容是内容反映即释义。解释和情感表达都属于影响性技术,应排除。
多选题
“你说自己着急,可是为什么两年来一直没有行动?”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是( )。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咨询师指出了求助者身上的矛盾,指出他言行上的不一致,即说自己着急,却一直又没有找工作。面质又称质疑、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面质属于影响性技术。
单选题
“你太有问题了!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啃老族’?”心理咨询师这样说(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一旦开始进入会谈就应该将谈话维持下去。只有持非评判性态度才能使对方无所顾忌。咨询师的这句话对求助者的行为作出了指责,属于批判性的语言,违背了价值中立的原则。
单选题
该求助者的沉默,可能是( )。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阻抗的原因包括成长中的痛苦、功能性的行为失调和对抗咨询或咨询师。案例中的咨询师对助者的行为作出了批判性的反问,会让求助者产生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