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多层框架结构带一层地下室,采用柱下矩形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平面尺寸3.3m×3.3m,基础底绝对标高60.000m,天然地面绝对标高63.000m,设计室外地面绝对标高65.000m,地下水位绝对标高为60.000m,回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室内地面绝对标高61.000m,基础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图所示。
单选题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试问:柱A基础底面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地规》(GB 50007—2011)第5.2.4条,埋置深度d应该从天然地面算起,但题中有地下室的独立基础应从室内地面算起。
因基础底面的土层为②砾砂,查《地规》表5.2.4知,承载力修正系数ηb=3.0,ηd=4.4。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①γm=19.5kN/m3
修正后的基底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fak+ηbγ(b-3)+ηdγm(d-0.5)
=220+3.0×(19.5-10)×(3.3-3)+4.4×19.5×(1-0.5)
=271.5(kPa)
[*]
(1)多层框架结构带一层地下室;(2)回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3)柱下矩形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4)如题中图。
[考点] (1)《地规》表5.2.4中,承载力修正系数的正确查取;(2)基础底面以上加权平均重度的计算;(3)基础埋置深度的取值;(4)fa的计算。
①注意:根据图,第二层土存在地下水,那么地下水位上下土的重度应该略有不同,即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重度稍大些。
单选题
独立基础冲切面的受冲切承载力设计值
假定柱A基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
t=1.43N/mm
2),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h
0=750mm。试问:图中虚线所示冲切面的受冲切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880
- B.940
- C.1000
- D.140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地规》(GB 50007—2011)式(8.2.8-1),
at=500mm,ab=500+2×750=2000(mm)<3000(mm)
[*]
βhp=1.0,受冲切承载力设计值(材料抗力)
Vu=0.7βhpftamh0=0.7×1.0×1.43×1250×750
=938.4×103(N)=938.4(kN)
(1)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2)图中虚线所示冲切面;
[考点] (1)h0的取值;(2)am的计算;(3)βhp的取值(注意此处是βhp不是βhs)。
单选题
柱与基础交接处截面Ⅰ—Ⅰ的弯矩设计值
假定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柱A基础在图示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基底边缘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为40kPa,最大地基反力设计值为300kPa。试问:柱与基础交接处截面Ⅰ—Ⅰ的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矩形基础台阶宽高比为[*],且偏心距小于1/6,符合《地规》(GB 50007—2011)第8.2.11条的要求,可以采用简化方法来进行计算。
根据《地规》(GB 50007—2011)式(8.2.11-1),基底边缘最大地基反力设计值pmax=300kPa;
柱与基础交界处截面Ⅰ—Ⅰ的地基反力设计值
[*]
a1=1400mm;l=3300mm=3.3m;a'=500mm=0.5m
[*]
(1)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2)基底边缘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3)最大地基反力设计值;(4)截面Ⅰ—Ⅰ的弯矩设计值。
[考点] 独立基础弯矩计算式应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