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普通住宅,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为40.9m。地下1层,地上13层,首层~三层层高分别为4.5m、4.2m、3.9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2.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建筑场地。第3层设转换层,纵横向均有落地剪力墙,地下一层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单选题 假定,底部加强部位某片剪力墙的厚度为300mm。试问,该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置高度和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至少应取下列哪项才能符合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A.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2层顶(8.7m标高)、双排10@200 B.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2层顶(8.7m标高)、双排12@200 C.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5层顶(18.2m标高)、双排10@200 D.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5层顶(18.2m标高)、双排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由《高规》第7.1.4条和第10.2.2条知,底部加强部位取至5层楼板顶(18.2m标高)。 由《高规》第10.2.19条知,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竖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为0.3%。双排[*]10@200的配筋率为0.26%,不满足要求;双排[*]12@200的配筋率为0.38%,满足要求。故选D。
单选题 假定,方案调整后,首层某剪力墙墙肢W1,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为一级,墙肢底部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内力计算值为:弯矩MW=3500kN·m,剪力VW=850kN。试问,W1墙肢底部截面的内力设计值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 A.M=3500kN·m,V=1360kN
  • B.M=4550kN·m,V=1190kN
  • C.M=5250kN·m,V=1360kN
  • D.M=6300kN·m,V=1615kN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第10.2.18条,M=1.5×3500=5250kN·m
根据《高规》第7.2.6条,ηvw=1.6,V=ηvwVw=1.6×850=1360kN故选C。
单选题 假定,首层某根框支角柱C1,在地震作用下,其柱底轴力标准值NEk=1680kN;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其柱底轴力标准值NGE=2950kN。框支柱抗震等级为一级,不考虑风荷载。试问,考虑地震作用组合进行截面配筋计算时,柱C1柱底的轴力最大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5720
  • B.6160
  • C.6820
  • D.715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第10.2.11条第2款,地震作用产生的柱底轴力应乘以增大系数1.5: N=1.5×1680=2520kN 根据《高规》第5.6.3条及第5.6.4条,最大轴力设计值 N=1.2×2950+1.3×2520=6816kN 故选C。
单选题 假定,该建筑底层某落地剪力墙Q1,其稳定计算示意图如图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c=19.1N/mm2,Ec=3.25×104N/mm2)。试问,满足剪力墙腹板墙肢局部稳定要求时,作用于400mm厚墙肢顶部组合的最大等效竖向均布荷载设计值q(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式(D.0.3-2):
[*]
由公式(D.0.2),l0=βh=0.5875×4500=2644mm
依据公式(D.0.1)计算,[*]故选A。
单选题 假定,该结构第四层某剪力墙,其中一端截面为矩形,如图所示,墙肢长度为6000mm,墙厚为250mm,箍筋保护层厚度为15mm,抗震等级为一级,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μN=0.40,混凝土强度等级C40(fc=19.1N/mm2)。纵筋及箍筋采用HRB400钢筋(fy=360N/mm2)。试问,该剪力墙矩形截面端,满足规程最低要求的边缘构件阴影部分长度ac和最小箍筋配置,与下列何项最为接近?
提示:不考虑水平分布钢筋的影响。

A.ac=600mm,箍筋10@100
B.ac=600mm,箍筋8@100
C.ac=450mm,箍筋8@100
D.ac=450mm、箍筋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本工程第四层仍属底部加强部位,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轴压比μN=0.40,一级抗震等级,根据《高规》表7.2.15,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c=0.20hw=1200mm。
根据《高规》图7.2.15,约束边缘构件阴影范围长度取
[*]
根据《高规》表7.2.15,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特征值λv=0.20
由《高规》公式(7.2.15)得体积配箍率
对HRB400级箍筋[*]
根据《混规》式(6.6.3-2),箍筋[*]10@100实际体积配箍率为:
[*]
箍筋[*]8@100实际体积配箍率为
[*] 故选A。
单选题 假定,一结构中第四层某连梁的截面尺寸为300mm×700mm,抗震等级为一级,净跨为1500mm,为构造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C40(ft=1.71N/mm2),纵筋及箍筋均采用HRB400钢筋(fy=360N/mm2)。试问,符合规范规程最低要求的连梁的纵筋和箍筋配置,应选用下列何项数值?
A.纵筋上下各316,箍筋8@100
B.纵筋上下各318,箍筋10@100
C.纵筋上下各320,箍筋10@100
D.纵筋上下各322,箍筋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
>1.5
根据《高规》第7.2.24条,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可按框架梁的要求采用。
根据《高规》表6.3.2-1,由该连梁位于底部加强部位,抗震等级为一级,可知连梁单侧纵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为0.40及[*]的较大值0.40,则连梁单侧纵筋的配筋面积As=300×700×0.4%=840mm2。可见C、D项纵筋符合要求。
由《高规》第7.2.27条及表6.3.2-2,箍筋最小直径为10mm,双肢箍筋最大间距取s=[*]=175mm、6d=6×20=120mm及100mm三项中最小值,取s=100mm。构造最小配筛取用[*]10@100mm。故诜C。
单选题 假定,转换层设在一层,一层有8根截面尺寸为900mm×900mm的框支柱(全部截面面积Ac1=6.48m2),二层横向剪力墙有效截面面积Aw2=16.1m2,一~三层墙、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试问,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关于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要求的底层横向落地剪力墙的最小有效截面面积Aw1(m2),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8.0
  • B.10.0
  • C.12.0
  • D.14.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附录E公式(E.0.1-3),[*]
根据《高规》公式(E.0.1-2):
一层A1=Aw1+C1Ac1=Aw1+0.1×6.48=Aw1+0.648
二层A2=Aw2=16.1m2
根据《高规》公式(E.0.1-1),刚度比[*]
求得Aw1≥8.0m2,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