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某教师在执教《对不良诱惑说“不”》中关于“如何战胜不良诱惑”的教学片段。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学习新课 | 1.播放视频《4岁小孩吃棉花糖》 提问:为什么小孩可以坚持15分钟不吃掉他喜爱的棉花糖? 引导学生得出战胜诱惑的关键因素——自制力。 出示追踪调查结果进一步证明:自制力强的孩子长大后能更好地抗拒不良诱惑 2.出示四种常见的诱惑 (1)写作业时总是忍不住发短信或刷朋友圈,利用上网查资料的机会挂qq,玩游戏。 (2)作业没有完成时,早上到校想把同学的作业拿来“参考”。 (3)下决心少吃垃圾食品,可每次总忍不住再吃“最后一口、最后一口”。 (4)同学躲在厕所吸烟,递给你一根,你没有拒绝。 提出问题:你遇到过上述诱惑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分别针对其中一种情况给出具体抗拒诱惑的方法。 观点汇集:通过各组给出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出战胜不良诱惑的一般方法 3.教师归纳提升 (1)明确危害、提高认识。 (2)掌控自己、学会自制。 (3)充实生活、适度好奇。 (4)主动求助他人监督 | 仔细观看,积极思考: 参与讨论,思考问题,更深入地理解自制力的作用。 学生按教师要求的活动步骤进行。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自制力情况。 分组讨论,面对诱惑的不同反应,以及应对办法。 交流结论,明确观点,深入思考,发表感悟,形成认识 | |||||||||||||||||||||||||||||||||||||||||||||||||
总结深化 | 1.出示两则名人名言 要求:仿写一则给自己的话。 2.组织学生交流收获,感悟 | 分享启示,尝试仿写,总结本节课内容 | |||||||||||||||||||||||||||||||||||||||||||||||||
拓展思考 | 根据今天所学.结合自己某一方面的实际情况写一则战胜不良诱惑的承诺书 | 认真思考,调整自己 |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需要贯彻这一思想。该教学片段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在总结深化环节,通过名人名言的解读分析,以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感悟,进行分享活动,正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生活并感悟人生的体现;在拓展思考环节,带领学生签下承诺书,正是帮助学生做负责任公民的体现。
(2)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学习新课环节,教师通过播放《4岁小孩吃棉花糖》的视频,以及出示生活中四种常见的不良诱惑,帮助初中生认清生活中的不良诱惑,在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面对成长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也积极参与。在拓展思考环节,教师带领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则承诺书,也正是基于学生的生活而展开。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在正确的价值观下去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新课阶段,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又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出体验题目,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和同学进行分享,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