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论述题 材料一: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诗·齐风·南山》)。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诗·豳风·伐柯》)。
    昏(婚)礼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仪礼·昏义》)。
    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礼记·曲礼》)。
    材料二: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大戴礼记·本命》)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答题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
 
【正确答案】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有: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②同姓不婚;③履行“六礼”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材料二中“七去三不去”的离婚原则是如何体现宗法伦理精神的?
 
【正确答案】西周婚姻关系的解除遵循“七去”原则,其内容的设置和权利的行使都以男方家族利益的保护为中心,旨在保障家族的稳定和延续,也体现出明显的男尊女卑观念。“三不去”对男方单意休妻有一定的限制,但实质并非维护女子权益,出发点仍然是维护礼治和倡导宗法伦理道德。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西周婚姻制度对于后世婚姻立法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西周婚姻制度对后世的婚姻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汉唐乃至明清,各朝法律中关于婚姻成立和解除的规定,后世婚姻立法均是在西周婚姻制度的基础上增减而成,大体没有超出西周婚姻制度的内容。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