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对于二维数组a[1…4,3…6),设每个元素占两个存储单元,若分别以行和列为主序存储,则元素a[3,4]相对于数组空间起始地址的偏移量分别是{{U}}
{{U}} 4 {{/U}} {{/U}}和{{U}} {{U}} 5 {{/U}}
{{/U}}。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程序中数组元素的存储。
二维数组a[1…4,3…6]以行为主序和以列为主序存储时如下图所示。
[*]
在数组元素以行为主序存储的情况下,从数组空间起始位置起,a[3,4]之前有9个元素,如图(a)所示,每个元素占两个存储单元,所以a[3,4]相对于数组空间起始地址的偏移量是18。在以列为主序存储的情况下,从数组空间起始位置起,a[3,4]之前有6个元素,如图(b)所示,每个元素占两个存储单元,所以a[3,4]相对于数组空间起始地址的偏移量是12。
单选题
设根结点的层次为0,则高度为K的二叉树的最大结点数为______
A.2k -1
B.2K
C.2K+1 -1
D.2K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根据二叉树性质可得答案为C。
单选题
许多黑客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攻击,对于这一威胁,最可靠的解决方案是{{U}} {{U}} {{/U}}
{{/U}}。
A.安装防火墙
B.安装用户认证系统
C.安装相关的系统补丁软件
D.安装防病毒软件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缓冲区溢出攻击是利用目标程序的缓冲区溢出漏洞,通过操作目标程序堆栈并强制改写其返回地址,从而获得目标控制权。其原理是向一个有限空间的缓冲区中拷贝过长的字符串,从而导致这一过长的字符串覆盖了相临的存储单元而造成程序瘫痪、系统重启等现象;同时可让攻击者运行恶意代码、执行任意指令或获得超级权限等。
由于这种攻击方式所传输的数据分组并无异常特征,没有任何欺骗,以及可以用来实施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字符串的多样化,无法与正常数据进行有效区分,因此防火墙对这种攻击方式无能为力。另外,因为这种攻击方式不是一种窃密和欺骗的手段,而是从计算机系统的最底层发起攻击,所以在它的攻击下系统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权限等安全策略形同虚设。这就要求系统管理员或普通用户及时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更新补丁程序,并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开放服务端口等措施来降低因缓冲区溢出而造成的攻击损失。
单选题
在Excel“单元格格式”对话框的“对齐”选项卡中,“水平对齐”下拉列表中不包括{{U}} {{U}}
{{/U}} {{/U}}选项。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在Excel工作簿文件中,选择【格式】→【单元格】命令,切换至“对齐”选项卡,系统弹出的对话框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水平对齐”下拉列表包括常规、靠左、居中、靠右、填充、两端对齐、跨列居中和分散对齐等选项:“垂直对齐”下拉列表中包括靠上、居中、靠下、填充、两端对齐和分散对齐等选项。
[*]
图1
[*]
图2
由图1可知,“单元格格式”对话框的“对齐”选项卡中,“水平对齐”下拉列表不包括选项A的“靠上”选项。
单选题
程序排错是排除经测试发现出错的程序中错误的措施,其中测试排错法发现和排除错误的主要手段是利用{{U}} {{U}}
{{/U}} {{/U}}。
A.跟踪程序执行
B.测试实例比较
C.实现逻辑推断
D.路径反向搜索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测试排错法主要是靠测试实例比较发现和排除错误。
单选题
设数组a[3..16,5..20]的元素以列为主序存放,每个元素占用两个存储单元,数组空间的起始地址为a,则数组元素a[i,j](3≤i≤16,5≤j≤20)的地址计算公式为{{U}}
{{U}} {{/U}} {{/U}}。
A.a-144+2i+28j
B.a-116+2i+28j
C.a-118+2i+28j
D.a-146+2i+28j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已知a[3,5]的首地址为a,代入i=3,j=5可得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利用Word“常用”工具栏上的“显示比例”按钮,可以实现{{U}} {{U}} {{/U}}
{{/U}}。
A.字号的缩放
B.字间距的缩放
C.行距的缩放
D.按页宽显示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Word的基本操作。
在Word中,利用“常用”工具栏上的“显示比例”按钮,可以实现按页宽显示。对字号的缩放是通过选择字的型号来实现的;对行距的缩放是通过“格式”菜单下的“段落”来设计实现的。
单选题
下列关于路由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U}} {{U}} {{/U}} {{/U}}。
A.路由器处于物理层
B.协议路由器能将一条线路上进入的数据分组接收后转发到另一条线路上,但是这些线路必须属于不同的网络
C.路由器是Internet中最为重要的设备,它是网络与网络之间连接的桥梁
D.数据从源主机出发,通常只需要经过一个路由器就能到达目的主机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路由器的作用与工作方式。
路由器是Internet中最为重要的设备,它是网络与网络之间连接的桥梁,它工作在网络层,一般用来连接遵守不同网络协议的两个网络。当然,它也可以连接两个具有相同网络协议的两个网络,还可以用于同一个网络中的通信。
路由器能识别数据的目的地址所在的网络,并能从多条路径中选择最佳的路径将数据发送至目的网络。数据从源主机出发,需要经过的路由器数是根据需传送距离的长短而决定的,它可能需要经过多个路由器,也可能不经过路由器就能到达目的主机。
单选题
以下关于软件开发文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软件开发是程序及其相应文档的生产过程
B.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固化在文档中,以便积累开发经验
C.由于担心设计人员中途离职,所以要让他们写下文档
D.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对面交流并不可靠,应当完全用文档来代替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
软件开发文档是重要的,软件产品=程序+文档。因此,软件开发就是程序和文档的生产过程。软件文档包括开发文档和用户文档两大类。开发文档记录了开发全过程、各阶段所用的技术和产生的成果,这是开发经验的积累,也是改进软件时必须参照的依据。用户文档向用户提供了使用和运行维护所需要的资料。由于软件开发周期长,开发过程中的人员流动是难免的。为避免开发人员在开发中途离职造成工作脱节,也需要实施开发过程的文档化。各阶段的评审也需要文档,这是质量保证的重要基础。
在开发过程中,面对面交流的重要结果需要用文档来固化,有据可依,有据可查。但是,文档不能完全取代面对面交流。许多不成熟的意见、思想的火花(常称为软知识)是很难用严格的文档来描述的。只有通过多次讨论甚至辩论达成某种结论后,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硬知识,固化在文档上。
现在的敏捷开发方法特别关注面对面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真正的一致认识和理解。单靠文档有时仍会产生不同理解甚至误解。
单选题
SQL中的视图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U}} {{U}} {{/U}} {{/U}}。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SQL中视图的作用。
视图不真正存在数据,只是把定义存于数据字典,在对视图进行查询时,才按视图的定义从基本表中将数据读出。视图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简化用户的操作;
(2)使用户能从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
(3)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
(4)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
单选题
系统可靠性的简单度量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其计算公式是{{U}} {{U}} {{/U}}
{{/U}}。MTTF:Mean Time TO Failure;MTTR:Mean Time TO Repair)
A.MTTF+MTTR
B.MTTF-MTTR
C.MTTR+MTTF
D.MTTF×MTTR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可靠性用于衡量需要系统在某段时间内保持正常的运行,即确定一个系统在一个特定的运行时间内有效运行的概率。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衡量可靠性的参数是平均失效前时间 (Mean Time to Failure,MTTF),定义为随机变量、出错时间等的“期望值”。但是,MTTF经常被错误地理解为“能保证的最短的生命周期”。MTTF的长短,通常与使用周期中的产品有关,但不包括老化失效时间。
平均恢复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MTTR)源自于IEC 61508中的平均维护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是随机变量恢复时间的期望值。它包括确认失效发生所必需的时间、维护所需要的时间、获得配件的时间、维修团队的响应时间、记录所有任务的时间,以及将设备重新投入使用的时间等。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定义为失效或维护中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包括故障时间及检测和维护设备的时间,即MTBF=MTTF+MTTR。由于MTTR通常远小于MTTF,因此MTBF可近似等于MTTF。MTBF适用于可维护性和不可维护的系统。
单选题
下列程序设计语言中______是用于人工智能的函数式语言。
A.PROLOG
B.LISP
C.SQL
D.SMALLTALK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LISP是1958年为人工智能应用而设计的语言,而函数式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来自LISP,LISP是函数式语言的代表。PROLOG、SQL都是数据库查询语言,属于逻辑型程序设计语言。SMALLFALK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单选题
文件系统对文件的保护常采用存取控制方式进行,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存取控制方法的是{{U}} {{U}}
{{/U}} {{/U}}。
A. 存取控制矩阵
B. 用户权限表
C. 密码与口令
D. 数字签名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考查存取控制的方法。
[解析] 存取控制就是不同的用户对文件的访问有不同的权限,以防止文件被未经文件所有者同意的用户访问。存取控制采用的方式有:存取控制矩阵、存取控制表、用户权限表、密码与口令等方式。
数字签名技术是对电子形式的消息进行签名的一种方法,它在数据单元上附加一些数据,或是对数据单元进行加密变换。这种数据或变换允许数据单元的接收者用以确认数据单元的来源和数据单元的完整性并保护数据,防止被人(例如接收者)进行伪造。
单选题
下列关于功能性注释中,不正确的是{{U}} {{U}} {{/U}} {{/U}}。
A.修改程序也应修改注释
B.注释用来说明程序段,需要在每一行都要加注释
C.可使用空行或缩进,以便很容易区分注释和程序
D.功能性注释嵌在源程序中,用于说明程序段或语句的功能以及数据的状态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功能性注释的作用。
程序中的注释能够帮助读者理解程序,并为后续测试维护提供明确的指导信息。如果程序修改了,注释也要跟着修改以便与程序保持一致性。在程序中添加功能性注释虽然是必需的,但是没有必要在每一行都加注释。
单选题
在目前流行的大多数PC机中,硬盘一般是通过硬盘接口电路连接到{{U}} {{U}} {{/U}}
{{/U}}。
A.CPU局部总线
B.PCI总线
C.ISA总线(AT总线)
D.存储器总线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总线的相关知识。
总线是计算机中各部件相连的通信线,通过总线,各部件之间可以相互通信,而不是每两个部件之间相互直连,减少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成本,有利于新模块的扩展。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类总线的作用。
CPU局部总线是内部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传送线,寄存器与寄存器之间、各寄存器与运算器之间的信息传送线。
ISA总线是8/16位的系统总线,最大传输速率为8Mb/s,允许多个CPU共享系统资源。由于兼容性好,它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广泛采用,其缺点是:传输速率过低、 CPU占用率高、占用硬件中断资源等。
PCI总线是为了解决ISA和EISA速度慢的问题而提出的。不像ISA总线那样把地址寻址和数据读写控制信号都交给微处理器来处理,而是独立于处理器,采用了独特的中间缓冲器设计,可将显示卡、声卡、网卡、硬盘控制器等高速的外围设备直接挂在CPU总线上,打破了瓶颈,使得CPU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PCI总线还具有能自动识别外设,与处理器和存储器子系统完全并行操作的能力,具有隐含的中央仲裁系统,采用多路复用方式(地址线和数据线)减少了引脚数,支持64位寻址,完全的多总线主控能力,提供地址和数据的奇偶校验等特点。目前流行的大多数PC机中一般都用PCI总线。
单选题
在信号量及P、V操作中,每对信号量执行一次P操作,意味着要求{{U}} {{U}} {{/U}}
{{/U}}。
A.使用一个资源
B.分配一个资源
C.释放一个资源
D.共享一个资源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P、V操作都是原语。设信号量为S,S可以取不同的整数值。可以利用信号量S的取值表示共享资源的使用情况。在使用时,把信号量S放在进程运行的环境中,赋予其不同的初值,并在其上实施 P操作和V操作,以实现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 P操作和V操作定义如下:
P操作和V操作定义如下:
P(S): ①S=S-1;
②若S<0,则该进程进入S信号量的队列中等待。 V(S): ①S=S+1;
②若S<0,则释放S信号量队列上的一个等待进程,使之进入就绪队列。
当S>0时,表示还有资源可以分配;当S<0时,其绝对值表示S信号量等待队列中进程的数目。每执行一次P操作,意味着要求分配一个资源;每执行一次V操作,意味着释放一个资源。
单选题
采用结构化方法开发软件时,常使用数据流图来描述系统数据处理过程,它是{{U}} {{U}}
{{/U}} {{/U}}阶段产生的。
A.系统分析
B.概要设计
C.详细设计
D.编码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数据流图与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关系。数据流图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采用图形方式描述了目标系统中各种数据的加工流程和变换过程,是结构化分析方法中的重要工具。由于数据流图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所以它是一种功能模型。
单选题
两个字符串相等的条件是{{U}} {{U}} {{/U}} {{/U}}。
A.两串的长度相等
B.两串包含的字符相同
C.两串的长度相等,并且两串包含的字符相同
D.两串的长度相等,并且对应位置上的字符相同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两个字符串相等的条件是两个串的长度必须相等,并且对应位置上的字符都相同,所以答案为D。
提交答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