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共度一生。苏格拉底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这三个徒弟走在麦田地里,只许前进,不许后退,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株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株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株大,他很是后悔,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第一个弟子的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然而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就在他犹豫不定的过程中机会全错过了。到最后他只能随便摘取一株匆匆了事。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株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株,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问答题
24.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说明为什么第三个弟子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正确答案】 感性认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的现象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现象,而认识的任务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必须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认识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本质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否可靠,能否转化为现实,理性认识本身无法回答,所以必须实现从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苏格拉底的第一个弟子没有完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个弟子没有完成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只有第三个弟子完成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理性认识向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所以第三个弟子“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本题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为主题,材料中苏格拉底的第一个弟子摘麦穗,最后遗憾地走完了全程,说明了他没有完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个弟子随便摘取一株匆匆了事,说明了他没有完成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第三个弟子满意地走完了全程.说明了他完成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 第一问考查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考生需结合所学知识并紧密联系材料分别对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和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作答。第二问考查考生对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和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条件的理解,考生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问答题
25.该故事对我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有什么启示?
【正确答案】 该故事对我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启示如下:第一,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第三,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四,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第五,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第六,理论要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