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
材料:
选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问答题
从全文看,父亲的“选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选择住进老年公寓;选择为儿子捐献角膜。
【答案解析】材料是一个简短的平常故事,文中的父亲做了两次选择,第一次是在家庭负担落到儿媳身上,父亲被认为是家庭的负担时,主动要求住进老年公寓。第二次选择是父亲在老年公寓听到无偿捐献遗体器官,选择将角膜捐献给自己的儿子。
问答题
你对文中人物有什么评价?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正确答案】父亲:文中的父亲是一个疼爱孩子、委曲求全的好父亲。年老的他不忍心成为儿子、儿媳的负担,主动向儿子提出住进老年公寓,甚至在老年公寓中还想着给儿子捐献角膜,哪怕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这是父子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更是一种伟大的、无私的父爱。
【答案解析】文章中主要人物有三个:儿子、父亲和儿媳。标题为“选择”,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其中某一个人的选择。在简短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儿媳选择将公公送入老年公寓,父亲选择入住老年公寓、为自己的儿子捐献角膜,儿子选择将父亲接回家、选择面对与妻子“离婚”的困境。在这些选择中最重要的是父亲与儿子的选择,父亲的选择从头到尾都从对儿子有好处的角度出发。儿子的选择既有妥协,也有坚强,是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所以,考生可以选择儿子进行评价,说他是一个既纠结又果断的人,同样可以评价父亲的爱子行为,也可以批评妻子不愿赡养老人的举动。
问答题
材料:
在一次上课过程中,我发现一向上课比较积极的李强显得比较沉默,我不动声色。静心将这节课上完。课后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主动找李强谈话,询问原因,原来他一直觉得自己比较擅长的语文在这次期中考试中竟然考砸了。我安慰他:“一次的失败算不得什么,要敢于面对失败,迎接挑战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随后,我帮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帮助他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渐渐地,在以后的课堂中,李强又表现的积极起来。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正确答案】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应要求。 (1)“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我”面对李强的特殊表现,课下积极与之沟通了解情况,体现了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2)“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我”面对李强的考试失利,积极从思想方面对其教育。 (3)“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材料中,“我”主动帮助李强制定学习计划,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 总之,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值得其他老师借鉴。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