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教学目标:
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区域和农业生产特点。
2.通过读图分析,提高地理识图能力。
3.尊重客观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域和这一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得出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关于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纪录片,调查大家对杂交水稻了解多少
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一)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范围与主要种植作物种类
学生自主阅读图文材料,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范围。
明确: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包括东亚及南亚。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学生自主阅读图文材料,讨论回答季风水田农业主要种植的作物是什么。
明确:季风水田农业的作物以水稻为主。季风区水稻的种植约有七千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喜爱的主要粮食,季风水田农业所生产的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二)了解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农业生产特点
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小组概括出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农业生产特点。
明确:特点一,小农经营。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特点二,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特点三,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特点四,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建设。
三、巩固提高
小组讨论。以中国为例,分析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
四、总结体会
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五、课后作业
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一查有关于袁隆平爷爷的相关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