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范文] 长与短的辩证法
“长与短”的辩证关系在人才身上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古人云:“善用人者无弃人,善用物者无弃物。”善于用人即知人善任,关键在于知人之长短,善用人之长短。
首先,要正视长短的关系,做到“知长识短”。用人要先知人的长短,先看长处,后看短处。清代学者魏源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人都是某个环境、方面、领域内的个体,没有绝对的全才。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会治病救人,杰出的科学家不一定是合格的领导者。松下幸之助说:“以七分心血发掘优点,三分心血挑剔缺点,就可以达到善于用人的目的。”因此,只有短中识长、长中识短才能知人善任。
其次,要注意扬长避短。知道了人的长短,就要根据情况安排,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诸葛亮善用兵,却错用马谡,不得不挥泪斩马谡。《经野事内篇》中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聪、一子驼、一子跛、一子盲。西邻让老实的务农,聪明的经商,瞎的按摩,驼的搓麻,跛的纺线,一家人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两则故事从正反说明“用人之长、避人之短”的道理。
最后,切忌以短补长,贵在短中见长。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一书中说:发挥人的长处是组织的唯一目的。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时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而是问“他能做什么”,在现实生活中要是只看短处,很容易埋没人才。有人说“庸人是放错位置的人才”。清代将领杨时斋提出“军中无无用之人”的观点,他认为聋子可以被安排为侍从,以免泄密;瘸子命其守炮台,可坚守阵地;瞎子可使其探听敌情,因其听觉敏锐。用人不在乎有短,在乎短中有术,贵在短中见长。一般人看来,短就是短;有识之士看来,短也是长,短中自有其长。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是这个道理。
识短用长,人尽其才,则事可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