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环节的设计意图
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新知内容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活动的设计意图
从整体上看,四个活动的探究内容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获取新知。活动一是让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活动二是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做类比学习;活动三是活动四探究内容的操作背景,活动三、四是对等腰三角形相关性质进一步的探索和学习。
整个“实验操作、探究规律”环节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探究和交流,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意义。
①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解决允许运用直观的方法,还应当鼓励学生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上,要进行合情地推理、精确地计算,科学地判断。本案例把“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运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使学生在长知识的同时,也长智慧、长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②让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本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活动体会“转化”思想,由对等腰三角形的对折联系到轴对称。同时渗透数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③由于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已有初步的认识,本课的难点应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及其应用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生活中的事例),通过“折”这一直观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探索、交流,从而习得知识和经验,提高能力和兴趣。
④在数学活动中要真正让每一位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能提出自己的方法和建议,成为数学活动中的一份子,要培养学生相对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其逐步学会运用分析、类比、转化等方法。本课中围绕一个“折”字较为成功地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