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二级公路全长20km,施工期气候干燥,气温较低。全路段的土质有石质土、粉质土、重粉质黏土,但当地石灰产量很多。路面基层采用了石灰稳定土无机结合料底基层,上基层为二灰碎石,面层为沥青混凝土。施工单位采用路拌法施工底基层。为了保证石灰稳定土底基层的强度,施工中对压实度进行了控制,在上基层施工前,发现在K5+500~K8+800段已成型的石灰稳定底基层表面产生大量裂缝。
    [问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中全路段有三类土质,哪些土质需要改善后才能作为路基填料?
 
【正确答案】砂土需改善后作为路基填料。由于砂土没有塑性,受水流冲刷和风蚀时易损坏,在使用时可掺入黏性大的土。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工艺流程有哪些?
 
【正确答案】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备料摊铺土→洒水闷料→整平和轻压→摆放和摊铺石灰→拌和与洒水→整形→碾压→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养生。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简述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的原因。
 
【正确答案】可能原因:(1)石灰土成型后未及时做好养生;(2)土的塑性指数较高,黏性大,石灰土的收缩裂缝随土的塑性指数的增高而增多、加宽;(3)拌和不均匀,石灰剂量愈高,愈容易出现裂缝; (4)含水量控制不好;(5)工程所在地温差大,一般情况下,土的温缩系数比干缩系数大4~5倍,所以进入晚秋、初冬之后,温度收缩裂缝尤为加剧。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