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握学习重点。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就是需要关注学生对于新学内容的兴趣点、难点是什么,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固着点与新知识的“潜在距离”,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等。通常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调研或前测来了解这些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找准学生学习知识的生长点,课堂上就不会出现以下情况:学生会了老师还在喋喋不休地讲解;学生早已烂熟于心的知识,教师还在一再地强调。同时基于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教师才能深入地思考: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如何解决?如何引导和梳理?做到准确定位学生的现实需求,从而支持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2)读懂学生的学习障碍,调控教学难点。所谓学生的学习“障碍”,事实上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教学难点”。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原本就是为了“解疑释惑”的,所以,在备课时,我们应当着力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将会遇到什么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为何会成为学生的障碍,该怎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