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时滞是指冲击发生到相应的经济政策实施所花费的时间。决策者确认冲击已发生,而后才能够实施适当的政策,这是内部时滞产生的原因。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决策者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果断性。货币政策由于从决策到执行所需的环节较少,其内部时滞较短;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通过立法机构讨论和表决,再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执行,因而其内部时滞较长。一般意义上,由于时滞产生的时间和性质的不同,内部时滞又可分为三种: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政策实施到政策行为对经济产生影响的时间。政策实施后不能对支出、收入和就业在瞬间产生影响,是导致外部时滞的原因。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以及政策产生影响的每一阶段,都会存在时滞效应。经济学家将这些政策的时滞效应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区分内部时滞与外部时滞的关键,在于政策实施的时点,前者发生于政策实施之前,而后者则是政策实施后的滞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