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 。
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阿尔都塞在运用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解读马克思文本的过程中提出,马克思前后期思想存在着“质的中断”,也就是存在着“认识论断裂”。由此,阿尔都塞提出了他的“认识论断裂”观点。
(1)“认识论断裂”观点的基本内容
阿尔都塞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界,把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进程拦腰折断,划分为两大阶段:1845年“断裂”前是意识形态阶段,1845年“断裂”后是科学阶段。他认为在1845年以前,人道主义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占据支配地位。在1845年之后,马克思同一切把历史和政治归结为人的本质的理论彻底决裂,制定出建立在崭新概念基础上的历史理论和政治理论。但是这个“认识论断裂”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而是逐步展开的。所以他根据所谓“认识论断裂”充分展开于1857年以后的说法,把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1844年,这一阶段是马克思思想的青年时期;第二阶段,1845年,这一阶段是马克思思想的断裂阶段;第三阶段,1845~1857年,这一阶段是马克思思想的成长阶段;第四阶段,1857~1883年,这一阶段是马克思思想的成熟阶段。
(2)“认识论断裂”观点的评价
①“认识论断裂”观点的积极评价
a.展示了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全新的科学主义解读方法,为我们不陷于某种固定的理论框架、理论范式、理论思路,而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启示,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b.揭示了马克思不同时期著作的不同特点,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马克思本人及其思想,杜绝把马克思神圣化和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绝对化、教条化的倾向,对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积极意义。
c.阐述了马克思前期对人道主义的超越和后期对人道主义的认同和传承,有助于我们看到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防止把马克思思想的发展绝对的割裂开来,片面的强调前者或者片面的强调后者的一孔之见。
②“认识论断裂”观点的消极评价
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观点具有片面性,具体表现在:
a.将马克思主义割裂开来,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连续性。事实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是前后相继的,始终遵循着一条不断补充、不断创新的发展路径。例如,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已经含有了人道主义的思想,在成熟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依然存在,并且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b.将科学与意识形态向对立起来,表明他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而且是一种无产阶级为解放自身而斗争的意识形态和理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