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对应的解答栏内。
【说明】
Linux是一个类UNIX的操作系统,功能强大,适合构建网络服务平台,提供DNS、 WWW、FTP和NAT等服务。
问答题
【问题1】
在安装Linux前,必须对硬盘进行分区。在Linux系统中用设备名称指定分区,命名方法是在驱动器的设备名称(/dev/hda或/dev/hdb)后加上指定分区的数字,1~4代表主分区,逻辑分区从5开始编号。
若某系统使用两个IDE硬盘,第一个硬盘a分为三个分区,其中一个为主分区,另外两个为逻辑分区;第二个硬盘b分为5个分区,其中两个为主分区,另外三个为逻辑分区。那么硬盘a的主分区设备名为{{U}} (1) {{/U}},硬盘b的第三个逻辑分区的设备名为{{U}} (2) {{/U}}。
系统安装完成后,需要配置网卡。/etc/sysconfig/{{U}} (3) {{/U}}是网络配置文件,提供IP地址、域名和网关等信息。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dev/hdal (2)/dev/hdb7 (3)network
问答题
【问题2】
Linux支持多分区结构,依据分区功能填写表3-1中的空(4)~(7)。
{{B}}分 区{{/B}}
{{B}}功 能{{/B}}
{{U}}(4) {{/U}}
 包含所有用户的主目录
{{U}}(5) {{/U}}
 根目录
{{U}}(6) {{/U}}
 交换分区
{{U}}(7) {{/U}}
 存放临时文件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4)/home (5)/或root (6)swap (7)/tmp
问答题 【问题3】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通过改变数据包的源(目的){{U}} (8) {{/U}}地址、源(目的){{U}} (9) {{/U}}来实现网络地址转换。 在Linux网关服务器中用iptables命令设置NAT规则。设Linux网关服务器有两个网卡,eth0接内网,eth1接外网。NAT服务配置命令如下: (8)~(11)备选答案:
A.POSTROUTING B. OUTPUT
C.PREROUTING D.IP
E.MAC F.端口号 G.192.168.1.0/24 H. 222.35.40.9/24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D (9)F (10)A (11)G 试题三[分析] 在Linux系统中,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有指定的设备名称,并被表示成/dev目录中的文件。对于硬盘,如使用的是IDE系统,第一个IDE驱动器对应的设备名称为/dev/hda,第二个IDE驱动器对应的设备名称为/dev/hdb等。如使用的是SCSI系统,则第一个SCSI驱动器对应的设备名称为/dev/sda,其余的则对应/dev/sdb、/dev/sdc/等。 在安装Linux前,必须将硬盘划分成几个独立的区域,即对硬盘进行分区。在Linux环境下最多可以建立4今主分区或3个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在扩展分区中可以进一步建立多个逻辑分区。在Linux系统中用设备名称指定分区,命名方法是在驱动器的设备名称后加上指定分区的数字,规定用1~4代表主分区,5代表第一逻辑分区,6代表第二逻辑分区等。举例说明,在计算机上有两个磁盘驱动器,第一个磁盘分为三个区,其中一个为主分区,另外两个为逻辑分区;第二个磁盘分为5个区,其中两个为主分区,另外三个为逻辑分区,则这些分区的设备名分别是/dev/hdal、/dev/hda5、/dev/hda6以及/dev/hdbl、/dev/hdb2、/dev/hdb5、/dev/hdb6和/dev/hdb7。 Linux至少需要两个分区,一个用于文件空间(根分区,/),另一个用作虚拟内存(交换分区,/swap)。其他分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如普通用户的“家”目录/home可以配置为独立分区,存放临时文件的目录/tmp也可以配置为独立分区。 NAT(网络地址转换)是一个IETF标准,提供了将一个地址域(如专用Intranet)映射到另一个地址域(如Internet)的标准方法。NAT允许一个组织Intranet中的主机透明地连接到公共域中的主机,无需内部主机拥有注册的Internet地址。NAT是网关(路由器)设备通过改写数据包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和目的端口来实现的。 NAT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源NAT(SNAT)和目的NAT(DNAT)。源NAT修改第一个包的源地址,即改变连接的来源地;DNAT修改第一个包的目标地址,即改变连接的目的地。 如采用Linux系统作为网关,可用Linux中iptables命令来实现NAT。iptables是一个管理内核包过滤的工具,iptables可以加入、插入或删除核心包过滤表格(链,chains)中的规则。配置NAT时,需要在nat表中增加、修改、删除nat规则(链),nat表有三条默认的“链(chains)”,这三条链也是规则的容器,它们分别如下。 · PREROUTING:可以在这里定义进行目的NAT的规则,因为路由器进行路由时只检查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所以为了使数据包得以正确路由,必须在路由之前就进行目的NAT。 · POSTROUTING:可以在这里定义进行源NAT的规则,系统再决定了数据包的路由以后再执行该链中的规则。 · OUTPUT:定义对本地产生的数据包的目的NAT规则。 有关中tables的命令语法,请参考Linux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