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复杂化,我国进入群体性事件的多发期,诸如西藏3.14事件、新疆暴力事件、瓮安暴力事件、重庆出租车罢工等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试结合1—2个案例,分析传媒在群体性事件中应承担的职责及发挥的作用。(西南大学2010年研)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群体性事件是当代中国的特殊现象,是社会矛盾在当前国情和现行体制下的特殊表达方式,透过群体性事件这面镜子,当代中国社会矛盾和体制缺陷的纵深结构便可窥见一斑。 大众传媒作为公众了解信息的通道、守望社会的窗口、沟通政府与公众的桥梁,以及社会舆论引导的力量,其在群体性事件处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行使着重要职能。媒体作用发挥得当,会对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和处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此过程中,传媒应该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信息公开的窗口,客观报道的渠道。 大众媒介是信息公开的重要窗口,也是公众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群体性事件往往成因复杂,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方方面面,很大一部分群体性事件与政府部门及有关领导对政策宣传不够有关。因此,媒体应发挥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积极向群众宣传政策,对于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以及时事民生方面的信息,要充分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增加信息的公开性和政务公开的透明性,引导群众在法律框架内表达诉求,解决矛盾。 媒体应站在社会和国家利益的高度,既坚持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又及时澄清事实、疏导热点,实现社会和国家利益与新闻真实的高度融合,切实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 (2)利益表达的通道,社会矛盾的减压阀。 矛盾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导致社会冲突的总根源。群体性事件剧增的背后,本质上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民众对社会不公、官员腐败等的怨恨和不满。在信息不公开的情况下,这种压抑的诉求极易在极端情况下被引爆,从而形成迅速蔓延的群体性事件,产生巨大的社会危害。 以贵州瓮安“6.28”事件为例,从一起单纯的民事案件,最终酿成一场严重的打、砸、烧的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矿难纠纷、移民纠纷、拆迁纠纷等多种纠纷相互交织、社会矛盾长期积累。因此,有必要构筑健全的利益表达制度和意见反映机制,在可控制范围内容忍冲突的发生,为社会主体设置相应的宣泄不满情绪的渠道。 针对群体性事件的报道能够释放一部分与现行秩序对立的社会力量,起到“疏导”和“减压”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消除、分化对立情绪,缓解矛盾的尖锐性,疏通表达意志的渠道,从而避免引起社会动荡。 (3)群众监督的利器,引导舆论的关键。 新闻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报道,可以发挥监督功能,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助于各方形成对矛盾的正确认识与合理化解,更能促进整个社会认同程度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要关注事态,用议程设置典型报道等手段,既要保护公众的物质利益,更要保护他们的表达权利。通过新闻事实的报道和评论,把公众舆论引导到理性和建设性的轨道上来,从而有利于群体性事件的圆满解决。 新闻舆论监督是实现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党政廉明的助推器。如果没有媒体的舆论监督,孙志刚的死也许不会推进《救助法》的出台,毒奶粉还在残害儿童,无数矿难还在掩盖之中。大众传媒应该是真正的社会喉舌,它要体现社会利益,反映社会实情和民众呼声,正面的、负面的东西内容客观表达,这对党、对国家、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4)社会和谐的柱石,公民社会的推动器。 构建公民社会共同的思想基础,营造和谐繁荣的舆论环境,倡导和树立现代公民精神都离不开大众传媒。大众传媒要准确把握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规律,深入科学地研究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趋势,使民意通过媒体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表现,反映百姓和受众的呼声,正确对待以现代化为取向、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出现的类似现象,这也有助于人们找到切实有效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之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媒体应有的贡献。 媒体的力量与立法、行政、执法三大权力不同,它来源于社会的开放性,来源于民众自下而上的参与,来源于对民意客观准确的反映,它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政治权力,而是一种参与性、监督性的话语权力。正是这种不同,注定了媒体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制衡政府的天然责任。越是在政治权力所不能及的地方,越是在官民之间不能调和、立场有着难以弥合差距的事情上,媒体越能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群体性事件正属于这种情形。如果政府有能力独立处理好矛盾,群体性事件就不会发生;正是因为政府力有未遂,才更需要另外一种 力量,居中协调,促使和帮助各方实现沟通与妥协,使事态朝着建设性方向发展。可以,群体性事件报道是在当代中国特殊社会矛盾和体制约束下,媒体所能发挥最大作用的舞台。但是要登上这个舞台并坚持下来,以一己之力推动社会前行,保存持续战斗的能力,这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还需要对中国国情和体制性约束边界的深刻洞察和智慧把握。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