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禅宗的智慧在于对“心”、“性”的理解上,“心”即是佛,见“性”就能成佛。在“心”、“性”面前,“时”与“位”似乎都失去了意义。因为“吾心即是佛”,“见性即是成佛”,个人追求佛法,既不需要像儒家那般“外施仁义,内修道德”;也不必像道家那样执着于事物之本身,将一切交与“自然”去打理。禅宗称自己所讲的佛法是“超佛越祖之谈”,他们将这称为“第一义”或“第一句”。这样的“第一句”或“第一义”在禅宗那里是不可说的。如《文益禅师语录》云:“问:‘如何是第一义?’师云:‘我向尔道,是第二义’。”对这种“不道之道”的追求,就不同于对儒、道两家“可道之道”的追求:后者有“可修之法”,禅宗之“道”则不可“修”。禅宗因自谓是“宗门”禅,即是“教外别传”,其宗旨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所以这个第一义正是禅宗的根本要旨,是不落于形相、不落于言诠的妙智。
禅宗第一义,不可以有任何言说,所以表示第一义的最好方法是保持静默。第一义的知识是不知之知,所以修行的方法也是不修之修。因此照禅宗所说,为了成佛,最好的修行方法是不做任何修行,就是不修之修。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