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参考例文]
围 城
——以人为本破解城市化困局
钱钟书先生曾经以围城来比喻幸福而又无奈的婚姻。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中国社会恰如围城,既有大量进城农民工为成为“城里人”漫长地远征,也有部分城里人觊觎新农村的土地和政策优惠转入农村。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围城”问题,本意为全民带来福利的城市化不仅无法为百姓谋福,还有可能走向它的反面。
要破解城市化困局,就要探索城市化的规律。大规模城市化因产业革命而起,这是一场改变社会格局的大调整和人类生存方式的大变革,因此,必须均衡各方利益,关注各个阶层,尤其要关注处于最低阶层的农民。可见,坚持以人为本,是破解城市化困局的关键。
破解困局当关注民生。人口和土地的红利推动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作为劳动力支撑的农民工,虽然长期生活在城市,为城市的繁荣付出巨大牺牲,却没有经济和社会地位。如果把城市化政策放在助推农民工城市落户、改善民生上,这种城市化将是关注民生的善政。但如果如某些政府部门把城市化规模作为追求的政绩,不考虑配套产业和就业,逼农民上楼、逼农民进城,造成无粮可种、无工可打,这样的城市化不是在改善民生,而是在损害民生,注定要失败。
破解困局当有发展的眼光。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从追求数量改变为追求质量,从资本资源驱动转换为文化创新驱动。城市化当着眼于大格局,着眼于大未来,保护地方文化资源,激发创新创造,以动态、演变、长远的目光看问题。通过资本下乡,培养种粮大户等农业新主体,拉长农业生产链,以资本的力量跨区域合作激发发展活力。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带资本进城,无论是城市化还是“逆城市化”,只要是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都应该得到认可和尊重。
破解困局当守住公平正义。在我国的改革过程中,无意间的政策漏洞都会为贪腐和逐利留下寻租空间,这对公平正义提出了重大挑战。以大规模的农村社区建设来置换价格高昂的城市建设土地,政策漏洞中的土地资源双轨制成为逐利的焦点。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给农民以能兑现的定价权、所有权,建立明晰清朗的产权交易规则;完善针对进城农民的包括就业、保障、子女教育等各种社会服务,以公平对待新市民,让他们扎下根、留住心,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中国的城市和工业发展得益于长期农村和农业的哺育,长期落后的生活方式造成农村和农民的贫困,三十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靠的是人口和土地红利,如今到了反哺农村和农业的时候了。以城市化推动农村走进现代化,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需要严密监督、公开透明,只有以人为本,打破固有的利益围城,才能纵览大格局,让城市化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