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建筑采用墙下条形基础,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基础埋深1.5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2m。其基础剖面及地质条件如图所示,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ft=1.1N/mm2),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单选题 假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240kN/m,力矩M=0;黏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45kPa,孔隙比e=0.8,液性指数IL=0.75;淤泥质黏土层的地基承载特征值fak=60kPa。试问,为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基础底面的宽度b(m)取下列何项数值最为合理?
  • A.1.5
  • B.2.0
  • C.2.6
  • D.3.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1)基础底面承载力验算:
根据《地规》第5.2.1条第1款规定以及表5.2.4:fa=145+1.6×18×1.0=173.8kPa
(由于4个选项中基础宽度均不大于3m,故不考虑宽度修正)
[*]

(2)基础底面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 ,4个选项中基础宽度均不大于3m,因此[*]
查《地规》表5.2.7有压力扩散角取23°,[*]
淤泥ηd=1.0
fa=60+1.0×13×(4.0-0.5)=105.5

根据《地规》第5.2.7条,有:
[*]+18×2+8×2≤105.5,b≥2.5m。故选B。
单选题 假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260kN/m,力矩M=10kN·m/m,基础底面宽度b=1.8m,墙厚240mm。试问,验算墙边缘截面处基础的受剪承载力时,单位长度剪力设计值(kN)取下列何项数值最为合理?
  • A.85
  • B.115
  • C.165
  • D.18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作用于基础底部的竖向力F=260+1.8×1×1.5×20=314kN
[*]

根据《地规》式(5.2.2-2)及式(5.5.2-3),得最大、最小净反力:
[*]

通过插值求得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地基净反力=125.9+[*]
墙与基础交接处由基底平均净反力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1.35×[*]×0.78=163.1kN,故选C。
单选题 假定,基础高度h=650mm(h0=600mm)。试问,墙边缘截面处基础的受剪承载力(kN/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 A.100
  • B.220
  • C.350
  • D.46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根据《地规》第8.2.10条,墙边缘截面处基础的受剪承载力
=0.7βhsftA0=0.7×1.0×1.1×1000×600/1000=462kN
单选题 假定,作用于条形基础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140kN·m/m,最大弯矩处的基础高度h=650mm(h0=600mm),基础均采用HRB400钢筋(fy=360N/mm2)。试问,下列关于该条形基础的钢筋配置方案中,哪项最为合理?
提示: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作答。
  • A.受力钢筋12@200,分布钢筋8@300
  • B.受力钢筋12@150,分布钢筋8@200
  • C.受力钢筋14@200,分布钢筋8@300
  • D.受力钢筋14@150,分布钢筋8@20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根据《地规》第8.2.12条之规定,条形基础受力主筋配置需满足以下条件:
(1)《地规》式(8.2.12)要求,有:
[*]

(2)最小配筋率要求,根据《地规》第8.2.1条第3款的构造要求
As=0.15%×1000×600=900mm2/m

四个选项中,受力主筋14@150,实配1027mm2,满足要求,其余选项不满足要求;分布钢筋8@200,实配252mm2,大于15%×1027=154mm2,满足《地规》第8.2.1条第3款的要求,故选D。
单选题 假定,黏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基础宽度为2.5m,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为100kPa。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底面中点A的沉降量,总土层数按两层考虑,分别为基底以下的黏土层及其下的淤泥质土层,层厚均为2.5m;A点至黏土层底部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为0.8,至淤泥质黏土层底部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为0.6,基岩以上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压缩模量当量值为3.5MPa。试问,基础中点A的最终沉降量(m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可取至基岩表面。
  • A.75
  • B.86
  • C.94
  • D.10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由于p0=100kPa<0.75fak=0.75×140=105kPa
查《地规》表5.3.5并插值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

根据《地规》式(5.3.5):
[*]

由于下部基岩的坡度tan10°=17.6%>10%,且基底下的土层厚度h=5m>1.5m,需要考虑刚性下卧层的放大效应。
由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满足《地规》第6.2.2条第1款的规定,根据《地规》第6.2.2条第2款及式(6.2.2),[*],查表6.2.2-2得βgz=1.09,所以s=1.09×86.1=93.8mm,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