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问答题

(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

【正确答案】

反映礼乐的儿童称谓有:幼学、舞勺、束发、及笈、舞象、弱冠

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主要是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乐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表格中所提的幼学,“学”开始,到三年后,要学乐和诵诗,涉及到儒家经典,到“束发”时要学“大艺”,掌握的儒学思想和内容更高深,到“舞象”涉及到射、御,孔子之学的六艺基本全部伴随孩童的成长过程,从及笄到弱冠,从孩子外貌的变化判定他应该了解并遵守的社会礼仪规范,礼乐制度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

礼乐制又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重要基础,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维护政治统治。

【答案解析】

第一问的重点是反映“对儿童要求”,幼学要求“学”以此类推,根据表格后面的“称谓由来”即可知。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根据表格的信息总结即可,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将礼乐制度的内容掺入到儿童的教育过程中;礼乐制度的教育贯彻在儿童从出生开始的成长全过程;根据儿童的性别,施于不同的教育内容;根据儿童的成长时间段,施于不同的教育内容。

问答题

(2)阅读材料,概括18-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概括20世纪以来儿童保护的新特点。

【正确答案】

成就:18世纪形成新的儿童观念,儿童享有平等和独立的人格;19世纪通过立法保护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和最高工时;制定法律保护儿童身心健康,防止虐童。

背景:18世纪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宣扬自由平等,利于形成新的儿童观念;

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机械化生产使得童工数量大增,推动了保护儿童权利的相应法律的出台;

工业革命后英法等国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民主法制建设;

工人运动的开展,客观上也推动了对童工权力的保护。

特点:保护儿童的机制日益健全完善;保护儿童走向国际化。

【答案解析】

概括18-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根据材料“1821年法国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即可知。其背景根据时间内的大事件分析即可。20世纪以来儿童保护的新特点根据材料“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1989年《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总结即可。

问答题

(3)阅读上述材料,对“孝”这一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注重道德教化,孝被视为“百行之本”和“德”之本,注重孝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代新文化运动受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独立等思想的影响,猛烈抨击三纲五常,认为“孝”是维护贵贱尊卑的礼教工具,主张父辈和子女相互扶持,人格平等,封建社会“孝”的观念受到冲击。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主和法制体系的日益完善,国家立法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同时也弘扬传统美德,将孝敬亲人、尊敬师长写入《中小学生守则》。

总之,对“孝”的理解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内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作用也由维护等级秩序到真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答案解析】

阅读上述材料即可知对“孝”的含义、要求、意义,按历史时间轴的顺序进行了解读,可以从历史的纵向历史演变,分析总结出一个观点,然后结合材料、所学知识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