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Z国某时期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和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相同,均为5%,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3%,提现率(现金漏损率)为4%,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为4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Z国该时期的货币乘数大约是多少?
货币乘数的公式为:
k=(Rc+1)/(Rd+Re+Rc)
其中, rd 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 rt 为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 t为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比率, e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c提现率, 则Z国该时期的货币乘数为:
为什么通常认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非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将其比喻为宏观调控的“虎狼药”?
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效果最猛烈的工具之一,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①政策效果
a.法定存款准备率是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因此,法定存款准备率小幅度的调整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b.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持有超额准备金,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相应的增减超额准备金,对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有很强的作用力。
②局限性
a.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强烈,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
b.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强烈,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固定化的倾向。
c.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不易把握。
为什么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能够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作为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而频繁使用?
我国能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原因如下:
①从调控工具角度,由于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操作技术局限以及再贴现市场的客观约束,中央银行只能依赖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此外,由于我国货币市场仍然存在着金融工具供给的结构性缺陷,这直接降低了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性。因此,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目前我国中央银行所能采取的操作相对简便、主动且经济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②从宏观经济角度,当经济过热,金融体系中流动性过剩时,央行通过向上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从而限制信贷,进而通过减少投资达到经济降温的目的;在经济形势不乐观,金融体系流动性不足的情形下,中央银行通过向下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信贷,从而增加投资规模。我国的发展结构不合理,促使中央银行不断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从而均衡市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