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D公司业绩评价案例
[案例背景与要求]
D公司下设A、B两个投资中心,2012年有关资料见下表:
            金额单位:元
投资中心 A中心 B中心 总公司
部门息税前利润 100000 350000 450000
投资占用的资本 1000000 2000000 3000000
平均资本成本率 12% 12%
现有两个追加投资的方案可供选择,第一,若A中心追加投入1200000元资本,每年将增加150000元部门息税前利润;第二,若B中心追加投入2000000元资本,每年将增加200000元部门息税前利润。总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
问答题 计算追加投资前A、B中心以及总公司的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正确答案】追加投资前 A中心的投资报酬率=(100000/1000000)×100%=10% B中心的投资报酬率=(350000/2000000)×100%=17.5% A中心的剩余收益=100000-1000000×12%=-20000(元) B中心的剩余收益=350000-2000000×12%=110000(元) 总公司的投资报酬率=450000×(1-25%)/3000000×100%=11.25% 总公司的剩余收益额=(-20000+110000)×(1-25%)=67500(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A中心追加投资后,A中心以及总公司的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正确答案】追加投资于A中心 A中心的投资报酬率=[(100000+150000)/(1000000+1200000)]×100%=11.36% A中心的剩余收益=100000+150000-(1000000+1200000)×12%=-14000(元) 总公司的投资报酬率=[(150000+450000)×(1-25%)/(3000000+1200000)]×100%=10.71% 总公司剩余收益=(15(3000+450000)×(1-25%)-(3000000+1200000)×12%×(1-25%)=72000(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计算B中心追加投资后,B中心以及总公司的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正确答案】追加投资于B中心 B中心的投资报酬率=[(350000+200000)/(2000000+2000000)]×100%=13.75% B中心的剩余收益=350000+200000-(2000000+2000000)×12%=70000(元) 总公司的投资报酬率=[(450000+200000)×(1-25%)/(3000000+2000000)]×100%=9.75% 总公司剩余收益=(450000+200000)×(1-25%)-(3000000+2000000)×12%×(1-25%)=37500(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根据剩余收益指标,分别从A中心、B中心和总公司的角度评价上述追加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并据此评价该指标。
【正确答案】从剩余收益指标看 如果A中心追加投资,A中心的剩余收益提高(-14000)-(-20000)=6000(元),所以A中心认为此方案可行,使得总公司剩余收益提高72000-67500=4500(元),总公司也认为此方案可行。 如果B中心追加投资,B中心的剩余收益减少110000-70000=40000(元),所以B中心认为此方案不可行,使得总公司剩余收益减少67500-37500=30000(元),总公司也认为此方案不可行。 由此可见,采用剩余收益作为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不会伤害企业整体的利益。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根据投资报酬率指标,分别从A中心、B中心和总公司的角度评价上述追加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并据此评价该指标。
【正确答案】从投资报酬率指标看 如果A中心追加投资,将使A中心的投资报酬率提高(由10%提高到11.36%),该中心会认为此方案可行;使总公司的投资报酬率降低(由11.25%降低到10.71%),所以,总公司认为该方案不可行。 如果B中心追加投资,将使B中心的投资报酬率降低(由17.5%降低到13.75%),该中心认为此方案不可行;使总公司的投资报酬率下降(由11.25%降低到9.75%),所以,总公司认为该方案不可行。 由此可见,采用投资报酬率作为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有可能伤害企业整体的利益。
【答案解析】本案例考核了基于业绩评价方法中的投资报酬率法和剩余收益法,通过计算追加投资前后A中心和B中心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的变化,来判断中心是否应该追加投资,可以看出,分别用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作判断标准,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样,所以,不但需要掌握这两个指标的计算,还需要掌握这两个指标的优缺点和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