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问题:

(1).找出本诗的诗眼,分析其用法及其效果。_______

(2).试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_______

(3).针对诗歌讲授环节,设计教学过程。_______

  • 1、
【正确答案】 1、

(1)本诗的诗眼是“绿”字,作者采用了使动用法,将形容词“绿”活用为动词,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

(2)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拟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意,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领悟作者的表达手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3)针对诗歌讲授环节,设计教学过程

①初读古诗,自解诗意

a.课件出示《泊船瓜洲》,让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声音洪亮。

b.指名读诗,重点指导其中6个多音字的读法。

c.回顾过去学诗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己理解诗句意思。

②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a.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教师通过画图演示,理清瓜洲、长江与京口、钟山等地的位置关系,明确钟山是诗人的第二故乡。

b.结合诗意思考:诗人离家乡近还是远呢?引导学生抓住“一水”、“只隔”等词语,各抒己见。

c.从学生的辩论中,引导他们逐步了解诗人的思乡心切。

d.教师结合资料介绍王安石在钟山的生活,启发学生认识到这里绝不仅仅是他的居住之地,而是见证诗人成长的地方以及他实现政治理想、挥洒青春的地方……

e.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f.学生交流从后两句诗中读懂的内容。

g.引导学生抓住诗眼“绿”字,通过换词比较等方法,体会“绿”字一箭三雕的妙用。

h.透过最后两句诗,想象江南春天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文字本是有情物,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除了想到家乡美丽的春景,还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

i.教师渲染情境,读出思乡之情。

③精读全诗,入诗境,悟诗情

a.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b.结合学生的问题—诗人不舍得离家,为什么要离开家乡,为什么靠家乡那么近却不能回去等,教师补充王安石变法失败,辞官回到家乡,皇帝召唤重新任相,两次请求辞官但皇帝不准,只能二次上京赴任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到诗人的无奈、身不由己,进而更深入地体会王安石对家乡深深的依恋之情。

c.教师配乐创设意境,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