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在城乡泛设立了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 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这种教育机构是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官办、私办小学教育(近似于现在的 基础教育)的掌握情况。元朝始设社学,明朝继承和发展了元朝的社学制度, 在全国城镇和乡村地区广泛设立了社学,使之成为设在城镇和乡村地区, 以民间子弟为教育对象的一种地方官学。同时,加强招生、教学、教师等 的管理等,使之更趋完善。从招生制度上看,明朝社学招收 8 岁以上 15 岁以下的民间儿童人学,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从教学内容上看,先学习《三 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在教学活动 上,如如何教童子看书、作文、记文、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每日活动等 都有具体的安排。从教师管理上看,社学教师称社师,挑选地方上有学行 的长者担任。因此,本题选 C。
选项 A、D,私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私塾是指对民间举办的蒙学的 统称。中国古代习惯上把十五岁以前的教育阶段称之为“小学,’,蒙学是 指从事小学阶段教育的学校。蒙学在西周时为官办,称为“小学”。春秋 战国后,官学衰废,私学兴起,蒙学阶段的教育主要由私人办理,在两汉 以前,多称“书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有村学、私塾·家塾·家学·蒙 馆等名称的教育组织,多属于蒙学性质。宋元时期,既有官方办的小学,也有私学,如服务农家子弟的“冬学”;还有乡校、家塾、私塾、蒙馆等。 明清有私塾、社学等。选项 B,精舍是东汉时期起隐士或僧人修行的地方, 兼具“教授生徒”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