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评析涵化理论。
(1)涵化理论的提出 “涵化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的一种理论,又称培养理论、教养理论、涵化假设、涵化分析 等。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电视媒介在当时所发挥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负作用越来越大,美国社会的暴力犯罪和 其他犯罪十分严重。美国传播学者 G.格伯纳等人在政府专门成立的“暴力起因与防范委员会”的支持和赞助下, 对电视内容及其影响展开了长达十多年的涵化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一理论。
(2)涵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对大量看电视的观众而言,电视实际上主宰和包容了他们的信息、观念和意识的来源,所有接触这些相同 消息所产生的效果便是格伯纳等所称的涵化作用。换言之,电视教导了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角色观和共同的价 值观。
②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 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涵化)过程,它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
③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 传达给受众的,它们于潜移默化中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
④电视媒介在形成当代现实观和社会意识的“主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种“主流”作用并不是对所 有人都有影响,而且其效果也因传播内容而异。
⑤当人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场景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场景有重合时,会大大提高教养的程度,即所谓的“共鸣”。
(3)对涵化理论的评
①涵化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成员对社会的“共识”中的巨大作用。
②涵化理论指出了大众传媒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传媒的倾向会带来或好或 坏的社会效果。
③涵化理论包含对资本主义大众传媒的批判和要求改革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