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题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甲:反腐败不利于经济增长。随着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并开展“反四风”活动,2014年的GDP增长只有7.4%,2015年的GDP增长是6.9%,都没有完成计划指标。从部分行业消费需求萎缩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都与这一轮反腐败涉及范围太广、力度太大有关。2014年,美林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测算,反腐至少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减少0.6~1.5个百分点,粗略估计,因经济活动减少带来的损失可能会有1350亿美元。
乙:我不同意你的看法。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近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如前些年快,但是这个增长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已经是最好的成绩了。把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归责于反腐败,是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无视,无异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甲:在传统体制下,政府权力对经济活动管得太多,限制了市场主体创业、创新和自由竞争的活力,而腐败行为好比“润滑剂”,它通过疏通、收买政府权力,可以使政府权力放松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减少对市场主体的干预和束缚,有助于释放创新和竞争的活力。而且,腐败相当于为官员提供了一种隐性补贴,会增加官员的努力水平,但高压反腐使得官员的避险意识增强,许多官员“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这显然影响经济增长。
乙:反腐真的妨碍经济发展吗?事实胜于雄辩。南京原市长和原市委书记因为贪腐相继落马,曾引发一些人的担心:经济是否会“触礁”?但是,9.3%的经济增速、9720亿元的经济总量……过去一年的成绩无疑是对这种担心的有力回应:反腐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反而为“六朝古都”营造了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
甲:有人说,只要“民主”了,腐败问题就可迎刃而解,然而这种看法是天真的。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关键要控制民众允许的程度。中国很可能是当前亚洲“腐败痛苦感”最突出的国家。这跟中国“为人民服务”的官方政治道德在全社会深入人心有关。发达国家廉洁的高标准已被中国公众见识,这些信息被强行地压缩在中国舆论场上,痛苦和纠结因此无法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