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1)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提出的,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在新媒体作为中介的传播过程中,传者可以更好地、更有控制性地来表现自己,把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弱化或者隐藏掉。 (2)政治传播 政治传播是指传播主体按照一定政治目的,通过相关的传播方式推动政治信息流动的传播活动。政治传播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其它政治信息发布者,政治传播功能有以下四种: ①发布政治信息。以政府为主的政治信息发布者将政治价值以信息和符号的形式,通过政治传播中介传递给公众,这是政治传播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是政治传播的前提和基础。 ②塑造政治形象。利用政治传播中介通过各种形式的形象设计和宣传,即政治包装和政治营销,树立政府和社会组织权威,提升政治家的信任度和在公众中的政治形象。 ③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也有赖于政治传播。 ④实现政治统治。当公众对政府产生不认同时,通过影响公共舆论,进行政治劝服,并对自身进行政治包装和营销,促使公众改变政治态度,接受对政治秩序的认同,从而实现政治统治的目的。实现政治统治是政治传播所有功能的落脚点。 (3)媒体与政治传播的关系 在政治媒体化时代,西方媒体政治表达的传播学机理表现为政治意志、媒体意志以及公众意志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①媒体意志与政治意志。在传媒权力的广泛统治下,媒体是“一种我们已经无法抗拒、无法摆脱,也无从逃避的强有力的权力制度”。现代传媒甚至可以为政府设置议程。布尔迪厄曾经说过:“被美国人称为议事日程的东西,越来越受电视的左右”。然而,媒体不可能逃离政治,世界各国都在用法律或者政府机构对媒体进行辖制,“政府和政治经济权贵们操纵报纸的事实贯穿于整个历史”。 ②媒体意志与公众意志。在媒体商业化时代,媒体为了生存必须迎合公众的口味和品位,必须寻找轰动性的报道主题,即使是政治事件,媒体也要对其进行个性化、戏剧化和可视化建构以取悦观众。因此在传媒制度中,人们已经丧失了对于周围存在和自身价值的有效判断力,而只能满足于对传媒制度技术优越性的高度信仰,沉迷于对大众传媒所编织的各种存在意义的消费。 ③公众意志与政治意志。公众意志是西方政治所标榜的“民主价值观”的基石,公众意志被认为是政治的源动力。然而,政治力量利用了公众与媒体关系中公众的弱势状态:政治精英利用媒体商业化的弱点,创造出符合私利的更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政治形象,并借助媒体的力量推销给大众。在这种情况下,公众意志与政治意志的决定关系发生了错位,公众意志影响政治意志的力量有限,反而深受政治意志的影响。 总之,在政治意志、媒体意志、大众意志的关系中,三者构成了一个力量之环,而政治意志则是推动媒体政治传播的原动力。在这个力量之环中,政治控制传媒、传媒绑架民意、民意影响政治。 (4)新媒体发展对政治传播的影响 新媒介的产生和发展给人类的政治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介的影响已经广泛地融入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大众媒介的政治传播功能并未被完全替代,但现代政治的发展还需要充分考虑新媒介在发挥政治传播功能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 ①新媒体改变政治选举模式 相对于传统媒体,以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载体的现代新媒体有着庞大的信息含量、强大的互动性、跨时空的突破性和信息发布的草根性。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政治选举模式,民众可以在网上与自己支持的候选人进行双向交流。 例如,互联网信息时代的美国大选中,电视、广播、报纸等作为传统竞选宣传媒介并未被抛弃,但是几乎所有的候选人都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总统候选人们设立个人主页在互联网上发布个人信息和召开网络会议,并通过在网上发布视频、向支持者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与选民交流互动,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以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在社交媒体上赢得广泛支持,被称为“Twitter总统”。 ②新媒体促进公众政治参与 a.让政治信息通道多元化。网络出现之前,政治家向公众传递信息主要是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方式,由于受报纸篇幅以及电视节目编排、播出时间等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传递给民众。而网络不受篇幅及播出时间的限制,政治家可以通过网站、电子杂志等刊登所有相关信息,一些没有经过剪辑的信息就有了直接向选民传递的可能,民众也可以更加自主地获取信息。 b.让政治表达更有效。公民普遍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政治言论,使新媒体逐渐演变成参政议政、网罗民意、畅达民声的新渠道。包含在政治体制设计中的民众与政府沟通的机制往往单向、低效且所受限制颇多,而新媒体开放表达、即时、互动等特征让民情民意能够及时有效地表达。另外,现实生活中作为社会个体的公民受到自己法律身份的制约,而网络空间匿名性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保护个人隐私并保障个人话语权。 c.提供了监督政治行为的有效工具。网络可以对政府及政治人物的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网络空间的去中心化、大众参与、匿名性和互动性等特征使得网络上的意见表达更加开放多元,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真实的名义,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道义上的权力,迫使政府回应民众诉求。 每年两会期间,很多媒体甚至中央政府部门、发言人等直接开放微博问政、议政通道,与广大民众直接交流,政府利用微博这一流行的新媒体传播方式,让全国民众能够更好地参与政治决策,在公众政治参与的方式上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补充。 ③新媒体成为舆论平台 网民在新媒体平台上以公开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政治性意见,浏览到这些意见的网民可以再次基础上进一步发表看法,形成讨论,这种互动让新媒体平台有了形成舆论中心的可能。与传统的政治传播相比,新媒体时代的政治传播模式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a.由于网络传播模式具有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于一体的特点,新媒体平台上政治信息的传播比传统媒体更加集中,便于形成和引导舆论。 b.由于网络传播模式中“把关人”角色的弱化,政治传播过程中各方意见的沟通更加舒畅直接。 例如,手机等移动终端作为当下最重要的新媒体载体,在影响公民参政议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手机的便携性及其所依附的强大的移动互联网,使得公众接收、传播政治信息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拥有相对自由的言论权。 ④新媒体推动网络反腐和法制化进程 随着新媒体传播的发展,人人成为了自媒体,每个公众都是媒体人。新媒体的发展唤醒更多网民对于民主监督的意识,依靠无门槛、及时发布、海量存储的新媒体,网民的反腐监督力度更加强大,传播的效果、影响范围、警示作用也在不断扩大,知情人爆料、人肉搜索等方式逐渐成为有别于传统反腐监督的新方法。 例如,2012年的“房叔”、“表哥”、“雷冠希”、“局长日记”等各种经网络曝光的腐败事件层出不穷,民众积极通过新媒体打击贪污腐败行为,使得政治队伍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法制化进程。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