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难找警察”充分体现了群众对警察的信任,也体现出警察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得群众认可。但是,如果无论大事小事都去找警察,势必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对此,我们应该客观地应对这种情况并规范引导群众的报警行为。
"有事找警察"这种意识虽然好,但是无论大事小事都找警察,就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一是浪费警力、物力。无效的报警或者非警务警情,如宠物丢失、停水停电、报警寻求心理慰藉等,会极大浪费警力资源。二是妨碍真正有需求的群众报警求助。在面对重大伤害的案件时,非警务报警占用报警专线和警务人员会使警察无法第一时间回应或无法及时出警处理,严重损害群众利益,也会让群众对警察工作产生误解,误以为警察不作为。
而之所以出现无论大事小事都找警察的情况,是因为群众不清楚警务警情和非警务警情的区别,认为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拨打110解决,而对何时可以拨打110、随意乱拨的后果等全然不知。此外,公安机关对恶意拨打报警电话、谎报警情的人,大多只口头警告,没有进一步处罚,使得很多随意报警人员肆无忌惮。
要想改变群众这种无论大事小事都找警察的情况,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进行全面宣传,开展普法教育。通过在社区开展巡回宣讲会、发放报警常识小手册等方式,向群众讲清楚警察的职责所在,说明报警服务台的职责受理范围;同时,向群众讲明随意报警的危害,不仅可能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无处求救,而且恶意拨打骚扰报警,公安机关也会按照相关规定依法追究责任。第二,加大处罚力度。警方要严格执法,对于恶意拨打报警电话、谎报警情的人,按规予以批评、警告、罚款、治安拘留的处罚,情节特别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还要逐步提升技术手段,进行设备的更新、升级,缩短定位时间,一旦发现无效警情,第一时间精准定位,实名识别,严肃追责。第三,设置专门非警务求助平台,专门处理非警务求助类业务,通过110内线转接到专门的救助平台上,确保既不耽误警务工作,又能更好地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