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为其公允价值930万元,故选项A正确;2×17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计税基础=(1000-1000/10×3)-1000/10×6/12=650(万元),故选项B正确;2×17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930-650)×25%=70(万元),故选项C正确;甲公司2×17年6月30日初始确认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1000万元入账,计税基础=1000-1000/10×3=70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0-700=30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为75万元(300×25%),2×17年影响损益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0-930)-10/10×6/12=20(万元),对应所得税费用=20×25%=5(万元),或计入所得税费用金额=70-75=-5(万元),故选项D错误。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综合收益 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70
所得税费用 5
提示:该自用房产至2×17年6月30日已经使用3年,即折旧金额300万元(1000/10×3)中包含2×17年1月1日至2×17年6月30日应计提的折旧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