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数学老师教长方形面积这节课时,先复习上节课正方形面积的知识,接着分发给学生若干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让其拼出长方形,并要求学生可以参考课本公式求出长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求出长方形的面积,然后请学生进行回答,并给出自己的理由。接下来,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进行小结,通过已学正方形面积的知识,牢固地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知识,最后,老师梳理了本节知识在几何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让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掌握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老师使用的教学原则是( )。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材料中,数学老师教长方形面积这节课时,分发给学生若干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让其拼出长方形,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的面积。C项正确。
A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的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是属于德育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数学老师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这符合心理学家( )的言论。
本题考查有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强调的是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以后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材料中“数学老师教长方形面积这节课时,先复习上节课正方形面积的知识,接着让学生拼出长方形,并给出自己的理由”。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D项正确。
A项:布鲁姆主张教学目标设计和掌握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科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加涅认为学习是将外界信息进行加工的信息流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数学老师让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所学知识,这属于( )。
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相关内容。
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以及归类策略。案例中“老师让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掌握知识”,体现了认知策略中的组织策略。D项正确。
A项:元认知策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策略,也就是说个体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及其情感体验,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
C项:精细加工策略是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数学老师重视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联系,即采用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常用于( )。
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观点。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教师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的,而不是通过发现。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